下载此文档

当代南传佛教内观禅修四大体系之对比性研究.doc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1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当代南传佛教内观禅修四大体系之对比性研究作者:雷晓丽来源: 更新时间: 2012 年 03 月 13 日【内容提要】内观是南传佛教中一个历史悠久的禅修方法,被视为佛陀亲示的洞见实相的不共法门,但是在其后的漫长历史中却走向了衰落。殖民地时期,内观在南亚和东南亚国家随着佛教复兴的步伐重新走进了大众的视野,吸引了僧俗二众纷纷修****从最初在缅甸受到重视,渐渐传播到斯里兰卡、泰国、老挝等东南亚国家,成为南传佛教信众重要的佛教参与形式,而且也传播到欧美、中国、日本等地,吸引了大批信徒、非信徒参与其中。本文将焦点对准这一社会现象,立足于内观教师的内观著述,以及中外学者关于内观的研究成果,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希冀大致呈现内观禅修的概念、教理基础、特点、实践方法,在此基础上介绍当今较流行的四个内观流派,并对四者的同异进行分析。【关键词】内观四念处外观内观流派【作者】 2007 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系, 2009 年获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硕士学位,现就读于泰国摩诃朱拉隆功佛教大学佛教学专业(国际课程) 。内观是佛教禅修的基本方法,在原始佛教时期就已经存在,但是后来却慢慢地随着佛教的衰落而衰落了,直到 19世纪末期才在缅甸重新受到重视, [1] 经由替隆、图考、雪进、涅敦等禅师的实践与教导,逐渐得到普及,随后广泛地传播到斯里兰卡、泰国、老挝等其它南传佛教国家。随着修行方法和内观体系的成熟, 特别是由于马哈希、葛印卡等诸多内观大师的努力,内观中心也如雨后春笋,出现在世界各地。如今它已被推广到欧洲(首先是英国)、美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台湾等许多国家和地区。在中国大陆,内观修行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参与者, 其中相当一部分人成为内观的忠实修****者和热忱推广者,进一步推动了内观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甚至在一定范围内成为一种风尚。在我国,这样一个隶属于南传佛教系统的传统修行方法,也慢慢地受到重视, 参加内观禅修的队伍也不断壮大。那么,内观禅修究竟是什么,它的理论基础为何,笔者参加的内观[2] 是不是唯一的内观法门,内观在当今社会的发展现状怎么样?笔者希冀通过此文对内观禅修有一个体系性的呈现。一、南传佛教传统中的内观修****1、“内观”释义内观是佛教禅修的基本方法,梵语为 vipa ?yan a、巴利语为 Vipassan a(由 Vipassana 转化而成),汉语界音译作“毗婆舍那”、“毘婆舍那”或“毗钵舍那”,或者依其观照之义而译为“观”,现代学术界才倾向于将其意译为“内观”。它由前缀 vi(多样地、仔细地)和词根√pas (看、见)而来,原意并没有“内”、“往内”的意思,而且 Vipassana 不仅包括内观也包括了外观[3] ,所以严格来说,内观并不是最好的译语,但****惯所致, “内观”已成了大家所熟知的指涉 Vipassana 的特定用语。西方学者则直接将它译为 insight meditation ,“向内”或者“直接”的意味不言自明,台湾早期译者在英译汉过程中,将其前缀“in- ”意译为“向内或内向”的意思,从而将 vipassana 的译为“内观”,并成为一种十分流行的译法,而如今汉语界通用的“内观”译法也是沿袭使用了这层意思。内观是一种在禅修中向内洞见身心实相的方式,根本来说是对苦、无常、无我的洞察与觉知。林崇安说内观就是往内观察自己当下的身心实相,看清身心现象的无常、苦、空、无我,不再执著身心为“我”而灭除烦恼和痛苦。[4] 内观是对洞见生活、生命本质的一种尝试,要求时时刻刻直接地、客观地觉知身上发生的一切,而不是沉溺于具体的内容中或者从中逃离。禅师马哈希在《毗婆舍那谛观入门必读》中就曾说“凡一瞻,一听,一嗅,一尝,一触或一念现起,宜即如实观照”[5] 。内观的过程中,极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培养敏锐的觉知力,以捕捉不期而产生的一些现象、过程。所以一般的内观课程都会经由觉知力的培养才真正进入内观的阶段。在内观中,内观者必须觉知瞬息万变的事物,禅修过程中产生的酸、疼、冷、热等等都可以成为内观的对象。而且这些感觉都是转瞬即逝的,内观者不应该留恋于某一个感觉,而是觉知当下,每一个感觉都平等对待。当然,这些对象只是内观的媒介,真正要做的是通过观察这些事物以觉知苦、无常、无我三相。 2、内观( vipassan a) 禅与止( samatha ) 禅的关系按照佛教的修学体系,内观(vipassan a)禅与止(samatha )禅是禅修的两种基本形态。南传佛教将八正道中的正定和正念,分别解说为观( vipassan a) 禅和止( samatha )禅。艾伦斯( Irons )主编的《佛教百科全书》( 2008 年) “vipassana ”条目, [6] 也取这样的解说。内观禅一般是在禅修者完成了奢摩他或者说止的修****之后进行的。如《俱舍论》中也论及: 论

当代南传佛教内观禅修四大体系之对比性研究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angzhidaol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