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农村剩余劳动.doc


文档分类:法律/法学 | 页数:约1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包头师范学院本科学年论文论文题目: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初探院系:政治与法律学院专业:思想政治教育学号:0802070051姓名:罗琴指导教师:郭志峰撰写学年:2010至2011学年二零一零年十二月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初探摘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存在和转移,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中必然要经历的过程。作为工业化过程的伴生事物,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能否顺利实现,反过来影响着工业化本身的进程。工业化过程中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必然要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密切配合。本文就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方向及关系进行分析,得出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农村剩余劳动力这个因素。关键词 产业结构调整 农村剩余劳动力 推动作用拉动作用引言当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初、中期向中、后期演进的历史阶段,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比重不断上升,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不断增大,经济增长对劳动就业的吸纳能力呈递减趋势。“高增长低就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也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必须处理好的问题。可以肯定的是,合理调整产业结构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一个重要渠道。在当前经济增长对劳动就业的吸纳能力呈递减趋势的背景下,经济增长应当注重就业导向,通过科学调整产业结构降低城镇失业率和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因此,如何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有效的转移方式,成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必须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格局演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总量增长迅速,国民经济发展速度很快,与此同时,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长期存在的比例关系不协调、供求不平衡等结构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这段时期,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化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1984年):农业产业迅速发展时期。这个时期产业结构变动的典型特点是:第一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所占比重迅速上升,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迅速下降。1978年改革开放之初,第一产业在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为28%左右,到1984年,%左右,%。与此同时,%下降到1984年的43%,下降了5%左右,%,%,%。这说明我国在这一时期所进行的农村和农业改革极大地解放了农业生产力,推动了第一产业的发展。使得工农业比例不协调的状况得到较大改善。当然,这一时期第二产业所占比重的下降并不意味着绝对量的下降,事实上,按当年价格计算,第二产业绝对量在这一时期以年均10%左右的速度迅速增长。在我国工业化的过程中,第一产业的比重迅速提高,是我国一种特有的现象,在世界上是少有的。这是一种纠正第一产业发展不足的偏差而产生的暂时情况。在这一时期,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增加值的绝对额,%左右,超过第二产业年均增长率的10%%的速度。 第二阶段(1985年—1992年):非农产业迅速发展时期。这一时期总体特征是第二、三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迅速上升,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迅速下降。1985年我国第一、二、三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分别约为31%、44%、25%,到1992年,其比重分别约为23%、48%、29%,从中可以看出,在这一时期,我国第二、三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得到了迅速增长。在这一阶段,资源配置的最大特点是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大量转移到第二、三产业,推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按从业人员数量来计,1985年第一、二、%、%、%;%、%、%。在这个时期,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增加3400万人,第二产业只增加2500万人,而第一产业的就业人数基本上没有变化。从总体上看,这个时期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带有补偿发展不足、调整比例关系的特征。第三阶段(1993年—至今):第二产业高速发展时期。从总体上看,这个时期的显著特点是基础设施包括能源、交通和通讯设施迅速发展,第二产业的比重迅速上升。1993年我国第一、二、三产业在国民经济总值中所占有的比重分别为:%、%、%,%、%、%,2000年时,%、%、%,到2004年,%、%、%。在第三阶段的1997年,我国第一产业的比重跌破20%以下,第二产业的比重接近50%,第三产业比重突破30%。这个时期,重工业比重显著增长,电力、钢铁、机械设

农村剩余劳动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iarencrh
  • 文件大小40 KB
  • 时间2020-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