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齐桓晋文之事 课件 2 人教版.ppt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1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齐桓晋文之事——《孟子·梁惠王上》?齐桓公名小白,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在春秋政治舞台上活动时间为43年。齐桓公的霸业主要表现在:第一,“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论语·宪问》)。很长一段时间内,齐桓公以东方集团国家盟主的资格,多次主持会盟。这些会盟以鄄之会(前679)为起点,以葵丘之会(前651)为极盛。齐桓公主持会盟,与诸侯达成协定,反映了日益发展的经济迫切要求改变诸侯各自为政的割据局面,顺应了时代潮流。?第二,齐桓公推行强权政治,成功实现了“尊王攘夷”的战略和政策。“尊王”即尊重周室,挟天子以令诸侯。“攘夷”措施主要有伐山戎救燕(前664)、攻狄人封卫(前660)、率联军伐楚(前656)等。齐桓公煽动民族情绪,取得华夏族拥戴,不管其真实动机是什么,这种战略和政策迎合了当时中原人民的共同心理。“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同上),正反映了齐桓公之霸在华夏族经济文化发展过程中的特殊作用。?晋文公名重耳,公元前636年,重耳借秦国力量回到晋国,登上君位,时已62岁。齐桓公死,诸子争立,齐国霸权丧失。晋文公凭借自己的才干,采取正确的内政、外交措施,开始争夺霸权。晋文公“明贤良,尊贵宠,赏功劳”(《国语·晋语》),团结了贵族集团,调动了各阶层积极性,“轻关易道,通商宽农”(同上),发展了社会经济。同时,接过“尊王攘夷”旗号,拒绝秦兵,独立勤王,赢得周王室尊重。这些政策、措施为晋国东扩准备了条件。其时,晋争霸的主要对手是楚。前632年,晋以出师援宋为名,在城濮与楚大战。是役以晋胜楚败告终,文公取威定霸,成为继齐桓公的一代霸主。桓公霸业及身而止,文公死(前628),晋国霸业尚维持多年。?《烛之武退秦师》?“王道”和“霸道”?这是先秦时代一对相对的概念。?“王道”是儒家提出的以仁义治天下的政治主张;霸道指君主凭借武力、刑法、权势等进行统治。?孟子所处的时代是沿着霸道的方向前进的,凡是行法家主张,讲求耕战,富国强兵,便取得胜利。司马迁《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说:“当世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天下方务于合纵连横,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练****纠订: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2、王尝语暴以好乐,有诸?3、不识有诸?4、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5、盍反其本6、针针丛棘,青麻头伏焉Hu“之乎”“之于””何不”“于此”通假字整理?无以则王乎:(不推恩无以保妻子)?王之大欲可知已:?王说,曰:?为长者折枝:?赴酥于王:?盖亦反其本:?颁白者:出于王之涂:?可得闻与:?是罔民也:通“已”,停止通“诉”,控诉通“盍”,何不,为什么不通“斑”通“网”,网罗,这里是陷害之意通“欤”通“矣”通“悦”,高兴通“肢”通“途”?文言特殊句式——宾语前置1、未之有也莫之能御也——否定句2、牛何之?沛公安在?——疑问句3、一羽之不举,舆薪之不见惟弈秋之为听唯余马首是瞻——标志词4、何由知吾也?何以异?——介词宾语百姓之不见保(被动句)孟子仁政学说要点归纳:孟子仁政学说要点归纳:1、针对战国时代各国争雄争战频仍,民生凋敝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争地以战,***盈野;争城以战,***盈城。”“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殍。”)孟子仁政学说要点归纳:本文中出现的疑问句比较多,请逐一挑选出来,进行分类总结。一般疑问句有:“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德何如,则可以王矣?”“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不识有诸?”“彼恶知之?”“则牛羊何择焉?”“独何与?”“则王以为孰胜?”。这些语句分别用下列疑问词表疑问:乎、何、哉、诸、恶、焉、与(欤)和孰。其中“何”与“孰”是疑问代词,其他是疑问语气词。反问句有:“何可废也?”“而王岂为是哉?”“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这些语句都是用疑问副词来表反问的,分别是:何、岂、焉。

齐桓晋文之事 课件 2 人教版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282975922
  • 文件大小855 KB
  • 时间2020-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