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青岛本土软件企业发展现状调查思考.doc


文档分类:办公文档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青岛本土软件企业发展现状调查思考2012-09-05中国文化传媒网依附不够裹足不前青岛高校信息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杜长河,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涉足软件行业,30多年的软件从业史让他对青岛本土软件行业及企业发展有着很深的见解和认识,对于现在流行的“青岛软件业起步较晚”的说法,他首先提出了不同意见。“青岛市的软件业起步并不晚,需求也非常旺盛。”杜长河告诉记者,“从1988年开始,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逐步提高,青岛市的信息化需求逐步旺盛起来,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本土制造业企业的管理需求,对外出口订单业务量的增长要求本土制造业企业寻求信息化支持;第二是来青岛投资的外资或者合资企业也要求与国外相匹配的信息化水平。”在上世纪90年代末,信息化需求主要集中在国有企业,当时尚未改制的高校信息在财务税务软件方面几乎占据垄断地位,技术水平也居于全国前列,“有一年,我们在北京参加某个全国性的展会,二三十家企业中,我们与他们的水平相差无几。”杜长河告诉记者。对于这几年青岛软件企业的落后,杜长河认为,青岛本土软企与本地品牌制造业企业依附上的不足,让青岛软件在起跑阶段没能发力:“举一个例子,海尔、海信在发展初期也将嵌入式软件集合到自己的产品当中,而本土软件企业没能在第一时间形成良好的依附,随着海尔、海信品牌程度的提高,其嵌入式软件也更多选择世界级软件企业的产品,导致青岛虽有全国称道的工业总量基础,但在软件业上却裹足不前。”一组数据也许可以说明问题:2011年,%,而其他类型软件业务收入所占的比重很小,%。眼光向内难聚品牌2000年以后,青岛软件市场进入乱战阶段,随着市场化水平的逐渐提高,竞争开始激烈,市场也分得很细,最多的时候软件企业达到几百家,可谓多如牛毛。这种“内斗”没能给青岛软件企业带来“内力”的提升,反而耗掉了青岛软企不少的精力。“近几年来,从事研发财税、管理软件的企业越来越多,垄断性已经越来越差,而且这类软件的利润虽然很高,但在规模上难以做大。”杜长河告诉记者。面对这样的情况,从2008年开始,高信集团开始将目光瞄准了节能管控软件业务。“现在我们做的节能管控,就是瞄准了这个领域的巨大潜力可能带来的爆炸性效应。据工信部的统计,,而与软件相关的就有1800多个亿,近几年,该产业都是翻番发展,这块蛋糕是相当大的。”杜长河说,“而且,我们也将在未来几年内完成融资上市,而上市就需要规模拉动,这个效应是不可估量的。”截至目前,高信集团已经完成了15个省市、自治区的节能管控软件市场覆盖,带来的规模产值大约是七八千万元,有两项产品已经在全国领先。“做这项业务,我们在定位就放眼全国,青岛软件企业的另一个问题就是眼界不够,高度缺失,难以形成品牌。比如人家济南的软件企业都是跟省机关一些部门合作,一做就是17个市铺开,而我们的软件企业则只盯着青岛市,最多只能覆盖到周边的区市。”杜长河如是说。本土保护期待落实前

青岛本土软件企业发展现状调查思考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2072510724
  • 文件大小16 KB
  • 时间20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