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教材研究《愚公移山》寓意探源.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教材研究:《愚公移山》寓意探源《愚公移山》出自《列子•汤问》,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对这则寓言的寓意,今天许多人认为它表现了人类征服自然的理想,赞美了为追求理想而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这种解读显然并非著者原意,而是后人的一种创造性阅读。要明了这则寓言的原始寓意,首先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列子》其书的真伪问题,因为这将决定对它作怎样的解读。古《列子》一书早已亡佚,今本《列子》是由东晋张湛整理作注后才流传于世的。但自唐代以来。此书的真实性一直受到学者的质疑。直到今天。学界对此仍未达成共识。这也直接影响到人们对这部著作的理解。任何一部作品都沉积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也都会打上时代的印记,因此,解读作品恐怕是离不开作者本人的思想见解及时代思潮的。故而。我们不妨放下今本《列子》真伪问题的纷争,考虑这样一个问题:作为玄学发展后期一位重要的玄学家,张湛为什么选择了《列子》这样一本书来为之作注?若此书为真。那么张湛注书恐怕是因为看到了这本书与玄学之间的某种相通或暗合,此举便是一种“六经注我”式的策略——借注经来表达自己的玄学思想,这样,此书虽非晋人所作,却因他们的使用而化为表达魏晋玄学思想的材料,对它的解读也就无法脱离魏晋玄学背景;若此书为伪,那么魏晋学人撰写此书的目的当然是以此表达自己的玄学思想。这样,对它的解读就更离不开当时的社会思潮。所以,在尚未发现确凿的证据之前,此书无论真伪,我们都应从玄学的角度把握它的主旨。对于《列子》的主旨,注者张湛这样评价:“其书大略明群有以至虚为宗,万品以终灭为验:神惠以凝寂常全,想念以著物自丧;生觉与梦化等情,巨细不限一域;穷达无假智力,治身贵于肆任;顺性则所之皆适,水火可蹈;忘怀则无幽不照。此其旨也。然所明往往与佛经相参,大归同于老庄。”这种评价的确抓住了《列子》的要旨。《汤问》篇由多个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组成。此篇首先讲了一个殷汤与夏革探讨世界本原的故事,这个故事是理解《汤问》篇(当然也包括其中的《愚公移山》)的一把钥匙。夏革首先承认人的智力有限,而世界却是无限的:“无极之外复无无极。无尽之中复无无尽。”然后又说到大小的相对性:“大小相含,无穷极也”——海上的仙山“高下周旋三万里,其顶平处九千里”,大得本已令人惊异,但巨鳌却可以驼负着它。巨鳌之巨超乎想象,而龙伯国的大人又可“一钓而连六鳌”,龙伯国的大人又会有多大呢?这是以大小的相对性来说明日常知识中的“标准”的相对性。这个故事意在通过描述世界的无限性来提醒人们不要过于依赖自己的经验理性,以消除心智和感官对于至道之知的阻碍。而整个《汤问》篇主旨就是讲感官体验的有限性及至道与常识之间的鸿沟。带着这把钥匙再来解读《愚公移山》,就会发现这则寓言也是在告诫人们不能用日常的感官体验去探寻至道:移山之举与其说是改变自身生存环境的壮举,一种现实利害的考量,不如说是一种求道的经历。一种超现实的精神追求。作者极写移山之难超乎想象:山体高峻,“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人单力薄,愚公“年且九十”,另外只有“子孙荷担者三夫”和一个“始龀”的孩子,加在一起不过五人;工具简陋,“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路途遥远,土石要“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因此,“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要以如此微薄之力搬走这样的庞然大物,在一般人眼中、以日常经验来看是不明智的,也是不可能的。愚公的妻子就表示怀疑:

教材研究《愚公移山》寓意探源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AIOPIO
  • 文件大小16 KB
  • 时间2020-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