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交通物流毕业论文面向双师双能的物流工程课程体系与培养模式论文.docx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面向双师双能的物流工程课程体系与培养模式论文引言2008年国家发改委《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提出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快物流人才的培养",物流专业人才已被列为我国12类紧缺人才之一,人才缺口高达600余万人。为满足用人需要,国内开展物流专业院校从2008年的292个增长为2012年的475个。尽管物流专业一次就业率较高,但大量专业人才择业时转行,而物流企业工作人员却是大量非物流专业人士。另一方面,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和教育部卓越计划对物流工程专业"双能"和"双师"提出明确要求,即"企业走入课堂,学生进入企业".目前,国内开设物流工程专业的高校,行业背景鲜明,例如武汉理工大学港口物流、西南交通大学轨道交通、长安大学道路运输、上海海事大学海事航运、北京交通大学物资流通等,人才培养模式与行业紧密结合。但是,高校理论和实践的教学体系与行业需求存在较大鸿沟,毕业生眼高手低。究其本质,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同质化严重,学生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薄弱(双能)。因此,在"工程专业认证"和"卓越计划"背景下,如何与企业协同发展,构建和谐"双师"环境,探索物流工程"双能"卓越人才培养模式,就成为物流工程专业建设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当前,武汉理工大学对物流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涉及课程体系设计、校企协同培养模式和实验室建设,总路线如图1所示,取得了一些显着成绩。本文将结合本校物流工程专业的工程认证和卓越计划,对面向"双师双能"的物流工程卓越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目的是探索物流工程专业"双师双能"要求下的课程体系改革,实现卓越能力达成;研究以实践为导向的校企协同培养模式,促进校企资源共享和利益统一,形成 "双师"教学体系健康发展的良性机制;从理论和实践层面,为物流工程专业"双能"人才培养和专业持续发展,以及工程能力培养平台建设,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推动高等学校工程教育改革。面向"双师双能"的物流工程课程体系及其实施方法教育部分别于 2007 年和2011 年开始实施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卓越计划。 2013年6 月,中国正式成为《华盛顿协议》的第21 个成员。在以上背景下,武汉理工大学物流工程专业面临国家教育工程专业认证和教育部卓越计划的双重认证要求。因此,我校物流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及其课程体系设计需要综合考虑美国ABET标准[1]、国家教育工程专业认证标准、教育部卓越计划标准和物流管理与工程类教指委标准。目前,一些教师结合中国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现状 [23],通过调研和分析,认识到课程体系是高校实施人才培养的载体,是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等问题的具体解答[4].所以,课程体系合理设计是关系人才培养的根本,也是"双师双能"物流工程卓越人才有效培养的基础条件,涉及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的合理设计与有效实施。 物流工程国家专业认证下的 "双师双能"课程体系设计"国家专业教育认证"和"卓越计划"为抓手,分析物流工程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达成能力之间的关联,构建能力达成矩阵;在此基础上,从专业发展和专业能力两个方面,按照时间维度和养成维度,设计"双师双能"教学体系模式,为物流工程专业的理论和实践教学提供课程体系支撑。此外,还要分析高校、企业合作的协同创新动机,以"资源共享、协同培养"为导向,通过项目实践导引,从社会用人需求角度,形成企业、高校联合制定培养计划、课程目标的机

交通物流毕业论文面向双师双能的物流工程课程体系与培养模式论文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cjl201702
  • 文件大小16 KB
  • 时间2020-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