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三单元《古诗二首》|北师大版.docx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五年班文学科第十册主备集体五年文核课组课题古二首课时两[来源:Z#xx#]第1、2课时1、有感情地朗、背两首古。学目2、学会本生字、新,理解句的意思,体会句的意境,明白古述的道(三目理。)3、学会察的方法,于把察所得表达出来。4、在两首古的比学中,提高学生的学重教学重点:理解句的内容,体会中所含的哲理。点教学点:理解身在最高和身在此山中事物的有什么不同?学准多媒体件,学生搜集相关料环节学生活教活互动修改意见学第一****同学,你有没有看杭州的来峰过导呢?(出示画)⋯⋯你得奇怪不奇程入怪?山上什么会有如此的一座山呢?今环天我来看王安石是怎么看的?节二、整体通,想象境。学生自学之后小组 1、自由首古,要求正确,通。交流。 学生后借助工具和所的料自学。2、交流、、相互帮助,大致句师 生 的意思。(遇到有困的地方作上号)互, 3、指名古,听一听,是否的正确、探 究 通。新知。 古。 4、全班首古,想写了什么。后交流作者料、写作背景。三、分步解,感悟哲理。(一)学《登来峰》学生汇报。1、图文结合理解句意。(1)小组试说。(2)指名汇报。(3)小结学生串讲诗意。4、指名串讲诗意。5、从哪里看出作者站在最高层站得很高?(1)品读前两句:“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自由朗读感悟。自己放声朗读,进一步想像作者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情感。指名有感情的朗读。过渡:前两句用夸张的手法极言塔高。(2)品读后两句: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后两句“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直抒胸臆,仅仅十字,境界全出。学生讨论交流,体会6、学生质疑,重点解读:情感。(1)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当时的情感。(补充诗人的写作背景。)为什么用“不畏”?你从中体会到什么?(练****王安石变法”进一步理解)(2)乍听起来,是在谈论观赏风光的体会,学生小组讨论、交抒发自己的壮志情怀。可一寻味,便会从中流、反馈。领悟到一条人生哲理。有感情的朗读全诗,谈一谈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反馈)7、体会诗的写作特点:借景抒情,借情喻理。齐读古诗。8、带着感悟有感情齐读《登飞来峰》。说说学了这首古诗,你有什么感想?课堂学生谈收获。小结互动修改意环节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见学第二课时****学生背诵古诗。一、复****旧知,引入新课。过导学生回答。1、指名背诵《登飞来峰》。程入2、说说这首诗告诉我们的哲理。环学生齐读课题。3、出示板题,读题、释题。(题写在西林节寺墙壁上的诗)二、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1、作者简介。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学生自学之后小组书画家。父苏洵、弟苏辙都是著名文学家,师生讨论交流。世称“三苏”。互动,2、写作背景。探究这首诗是苏轼于宋祥元年有黄州贬赴汝州新知。任团练副使经过九江,游览庐山时写的。齐读古诗。三、分步解读,感悟哲理。1、生自由读,交流汇报对诗意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三单元《古诗二首》|北师大版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cby201601
  • 文件大小35 KB
  • 时间2020-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