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启发教学--孔子与苏格拉底之比较.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启发教学——孔子与苏格拉底之比较摘要:孔子和苏格拉底都是启发教学的倡导者,但二人的“启发”由于各种因素的差异又各有特点。本文将对孔子的“启发式教学原则”和苏格拉底的“产婆术”进行阐述和比较,并指出“启发式教学原则”比“产婆术”更科学的一面。关键词:孔子苏格拉底启发教学比较孔子和苏格拉底分别是东西方历史上第一位大师级人物,是东西方文化传统的奠基者。他们不仅影响了当世,更深深地影响了历史,影响了文化的研究传统和发展方向。两人作为东西方的先贤祖师,自有其不同的思想内涵和思维风格;作为人类共同的圣哲,亦有同声相应的默契,这种默契超乎时空,互参互补。因二人都深谙启发之道,基于此,本文将就“启发教学”对二人进行浅显的比较,以管窥东西方文化之精髓。一、孔子——“启发式教学原则”孔子比苏格拉底至少早五、六十年就提出了“启发式教学原则”,因此,孔子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原则”的教育家。孔子的“启发式教学原则”以学生为主体,非常注意学生的学****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培养。他在《论语·述而》中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就是说:“如果学生对某一问题没有处于积极思考的状态,没有处于急于想知道答案而不知道的状态(即‘不愤’),教师就不可能帮助学生打开思路,也无法告诉学生怎样进行思考(即‘不启’);如果学生没有处于对某一问题已经考虑成熟,却苦于无法表达心中之想法的状态(即‘不悱’),那么教师也无法帮助他们进行疏理,无法引导他们用明确的语言进行表达(即‘不发’)。”孔子的“启发式教学原则”强调教学双方共同思考,师生相互启发。他在《论语·子罕》中说:“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意思就是说:“我有知识吗?没有。有个普通人来问我,我对他的问题茫然无知,我从问题的两头进行考察,然后尽量回答他。”可见,他在教学过程中是先自称“无知”,然后再与学生共同探究的。在《论语·宪问》中,子路三次问孔子,如何才能做一个君子。孔子回答了三次,每次都不一样。第一次是:“修己以敬”(即让自己修身养性,来认真对待事业);第二次是:“修己以安人”(即让自己修身养性来使贵族阶层安乐);第三次是:“修己以安百姓”(即让自己修身养性来使所有的百姓安乐)。可见,孔子不仅在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而且在教导学生的过程中,自己的思路亦越来越开阔。二、苏格拉底——“产婆术”苏格拉底在自己研究哲学和教学的过程中,提出了著名的“问答法”,他自己把它称为“产婆术”。这种方法包括以下四个步聚:(1)讥讽:针对对方的发言不断追问,使对方认识到自己的无知;(2)助产:帮助对方得出问题的答案;(3)归纳:将各种具体事物进行比较,找出具体事物中的一般共性和本质的东西;(4)定义:把具体事物重新归入一般概念,得出关于事物一般定义。下面以柏拉图在《理想国》一书中的一段话为例子来考察这种方法,这段话以苏格拉底的提问和青年欧谛德谟的回答为内容,谈话的目的是帮助欧谛德谟分清正义的行为和非正义的行为。苏格拉底:虚伪应归于哪一类?欧谛德谟:应归入非正义类。苏格拉底:偷盗、欺骗、奴役等应归入哪一类?欧谛德谟:非正义类。苏格拉底:如果一个将军想罚那些极大损害了其国家利益的人,并对他们加以奴役,这能说是非正义么?欧谛德谟:不能。苏格拉底:如果他偷走了敌人的财务或在作战中欺骗了敌

启发教学--孔子与苏格拉底之比较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mkjafow
  • 文件大小24 KB
  • 时间2020-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