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庄子心性学与超个体心理学的心性修养思想比较.docx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庄子心性学与超个体心理学的心性修养思想比较山东大学,李娟超个体心理学也称超个人心理学、超现实心理学,是20世纪60年代末在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发展中兴起的一个心理学派,主要探究人类的心灵(精神)与潜能的终极价值和真我完满实现的问题。目前,超个体心理学仍是一个发展中的心理学派, 其学术理论观点还处于探讨阶段。超个体心理学建构了一种比人本主义心理学更宽阔、 更开放的新范式,提供了一个新形象、新概念和新界定,打开了洞悉人类存在价值、高峰体验或超越性经验之门。《庄子》内篇通篇没有一个性”字,但我们不能根据《庄子》内篇没有性”字就断定庄子没有关于心性的概念和理论。①从哲学史角度看,庄子之 德”真”和性命之情”等概念就相当于后来所说的性”的概念。徐复观先生也说:《庄子》内七篇中的德字即是外篇中的性字。②学术界关于庄子的心性论研究是非常不充分的。对于庄子心性论的整体构建,有学者指出,原始道家以精神提升为归依的心性哲学乃是内在于其修道、 体道思想之中。心性思想奠基于道论基础之上,是道论逻辑展开的必然结果。③庄子的心性论是绝对离不开 ’道”这个范畴的,可以说,道是庄子心性论的灵魂。庄子围绕自然无为的道,赋予性以自然的涵义,并提出体道的方法就是通过心斋”坐忘”而达到悬解”无情”的状态,最终成就真人”的理想人格,达到’逍遥游”的精神自由境界。通过对超个体心理学和庄子心性论的研究,笔者发现在两者之间存在许多共通之处。深入剖析发现,如果能从超个体心理学的视角深入分析庄子的心性论,不但是中国心理学发展的一种突破, 对西方心理学界也将是一种福音。 本文拟从心性修养目的、心性修养方式、心性修养过程几方面尝试对庄子心性学和超个体心理学的心性修养思想作一比较分析。 一、心性修养目的从心理学角度可以看出, 关于心性修养的目的,庄子可以说是希望通过修养心性而达到将 无意识意识化”的目的。超个体心理学家荣格认为,自我作为一个整体就称为精神,精神的存在及其发展是人与动物的最根本的区别。精神包括所有的思想、感情和行为,无论是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它调节和控制着个体,使他适应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荣格是第一个谈论’超个人潜意识”的心理学家。如果承认分析心理学的集体无意识,或者说,如果承认意识应该有一个 ’进化和遗传”的来源的话,那么,自我意识同样有两个来源, 一是来源于人类社会文化的信息, 二是来源于包括集体无意识在内的个体无意识。荣格说过,无意识的目标就是回复举报|3楼2012-08-1206:11薛定谔的哀成为意识,即意识化,意识的使命就是在黑暗的无意识中燃起一盏明灯。这就是说,自我的无意识内容是自我的精神源泉, 自我意识的使命是推动无意识走向意识, 走向精神。自我发展的本质就是从无意识达到意识与精神。生物性是人性发展完善的基础与前提而不是目标,人性发展完善的目标是生物性的精神性,即荣格所说的 无意识的意识化”,或者弗洛伊德所谓的升华”,或者哈特曼的能量中性化”。总之,人类心理的进化史与个体心理的发展史都证明,自我发展的历史就是生物性的精神化历史, 而超个体心理学正是西方心理学界为了适应解决人的高级精神活动的社会需要而提出来的。庄子将无意识意识化的方法是容纳,创造出适存的空间,给无意识以充分的活动自由

庄子心性学与超个体心理学的心性修养思想比较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maritime_4
  • 文件大小46 KB
  • 时间2020-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