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分析拆拆电子红包涉罪问题网络营销.doc


文档分类:经济/贸易/财会 | 页数:约1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有上亿人参与。另据腾讯科技大数据统计,在2015年除夕当夜,微信和红包共收发16亿个。而在2014年整个春节,只有800万微信用户争抢4000万个红包。在人们疯狂拆包、尽情娱乐的这个假期里,不乏有人借娱乐之机,借助这一新兴网络的广告和娱乐功能,以第三方支付平台为依托,为谋取不正当利益或可期待利益,通过微信和,实施向特定人发送大额或是巨额红包的犯罪行为。这种现象正是在我国反***斗争进行到今日,***犯罪在方式手段上的一种变形、变异。现实社会有的,网络领域也常常有。与传统***方式相比,利用网络金融的便利,利用春节传统喜庆的机会,定向发送或接受红包,似乎更加隐蔽,更具人情味,更易于接受。如何识别、甄别,如何监管、预防,如何规制、规已经出现或将要出现的问题,需要网络法律体系的跟进与健全,需要与现实社会同步。为此,记者就网络电子红包涉***犯罪,分别从其形态性质、罪数分析、程序证据认定、犯罪预防,以及网络法律规等角度,约请4位专家学者对此进行拆解、点拨,以期达到认识趋同,有力打击利用网络金融犯罪,净化网络环境。电子红包的冷思考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永生首先,网络红包除了广告和娱乐的功能,行为人如果有谋取或期待不正当利益的犯意,利用网络相对隐秘的环境条件,发送、接收红包,行为人可能构成行贿罪、受贿罪和商业***罪。其次,行为人如果是定向地、针对特定人发送大额网络红包,且绑定了银行卡,则可即时转账或提现而完成受贿过程。与传统的***方式相比,发送网络红包有一定的娱乐性,似乎更加安全,更有人情味,相对人更可能坦然收受。再次,网络犯罪的认定已不是难题。当事人在网络中进行操作,留下的电子证据,有助于侦查和检察机关的留存和甄别。最后,在网络金融发展的今天,一些人以为用这种方式进行***,会优越于传统***方式,会起到规避法律的目的而逃避刑事惩罚,同样是愚蠢的。电子红包涉嫌***犯罪的证据和证明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祁建建 2015年羊年电子红包的红火引起大众和媒体的关注和争论。现实中,凡是能够进行财产转移的方法,都可能成为***犯罪的手段。2004年由某银行开发的电子红包,最高限额为5000元,这一数额正是受贿罪的起刑点。对此,笔者就证据与证明问题,将其与传统的***手段做一比较分析。证明难度相对减轻。传统***手段复杂多变,具备反侦查能力的人可以操作得相对隐秘。比如一对一送现金的***行为,如果没有做到当场人赃俱获,即使在事后有行贿人与受贿人双方的口供,依然会受口供稳定性甚至翻供的挑战。又如将高价值资产做低价值评估、低价格处分,以买卖或者转让合同的合法形式掩盖***目的。可见,传统***手段的证明难度大。有关电子红包的证据材料在证据种类上属于电子数据、书证等。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第九十三条规定的电子数据围涵盖了收发电子红包可能涉及的电子数据交换、网上聊天记录、手机短信、电子签名等网络证据材料。此外,银行交易记录可作为证明电子红包的书证。利用电子红包收受***的行为比起使用现金等传统***手段而言,可提供更多的证据材料来源。首先,红包收发人的真实身份容易确定。收发红包的前提是在线支付账号与线下银行账户之间相互关联,并可进行资金转账。如微信钱包、支付宝、财付通等均须关联银行账户,银行账户及其开户人较容易锁定。其次,有较为确实的相应证据来证明资金往来

分析拆拆电子红包涉罪问题网络营销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2286107238
  • 文件大小37 KB
  • 时间2020-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