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金融结构视角下我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机制的实证检验.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金融结构视角下我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机制的实证检验
【摘 要】我国金融体系是银行主导型,银行贷款仍然是企业最主要的资金来源,信贷市场是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主要渠道。本文探讨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问题,运用格兰杰和一元线性回归的实证分析得方法的出以下结论:即在目前我国融资方式仍以间接融资为主,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尚不完善,利率和汇率尚未实现市场化的金融结构下,信贷渠道仍旧是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主要渠道。
【关键词】货币政策 信贷传导 贷款种类
引 言
robert roosa(1951)提出的信用可获性理论(credit availability doctrine)是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理论的最初形态。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可以有多种渠道,是由一定金融结构所决定的。在不同的金融结构下,各种传导机制的作用力度和方向是有区别的,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即各种传导机制并非完全孤立的,相互之间既存在互补性也存在替代性。
科斯的交易费用概念认为,金融结构的安排就是为了降低交易费用,金融结构的发展则决定了交易费用降低的程度。因此,金融结构通过交易费用这个桥梁,规定了金融交易存在和发生的围,也就决定了货币当局的政策运用围和货币因素对真实经济产生作用的途径、机制和效果,因为交易费用既存在于金融过程,也存在于真实经济过程。
信息不对称则是解释金融结构同货币传导关系的另一个出发点。货币当局和市场、公众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使得中央银行可以通过信息的披露影响公众预期,进而影响公众的行为调整,以达到政策目标。货币政策传导的过程就是一个信息的传播过程和与之相伴随的行为调整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金融结构的安排决定了信息传播的途径、方式和对行为调整的影响程度。而金融结构是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从而它处理信息不对称的方式也在不断变化,货币传导自然也就是一个动态过程。正是基于上述理由,我们认为,金融结构是决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根本和关键。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实证分析

本文选择央行规定的1年期贷款利率作为利率指标,由于这一利率指标除偶尔调整外,大部分时间缺少变化,这样一来就不利于计量分析,本文使用同期7日银行间债券市场回购利率进行指数调整。
本文将广义货币应量(m2)作为货币渠道的代表变量。由于在三种反映货币供应量状况的指标中,m0是流动性最强的金融资产,与消费物价水平密切相关,m1是流通中的货币,包含居民及非金融企业等部分可用于转账支付的活期存款,流动性也非常强,主要是用于观察企业资金松紧的重要金融指标;m2则包含了m1以及定期存款、储蓄存款与其他存款,具有较强的稳定性,而且能够反映社会总需求的变化,是用于宏观经济分析和观察货币政策目标实现的主要货币变量,也是中央银行进行货币政策操作时的中介目标,可直接反映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因而本文认为作出这样的选择是合理的。
信用渠道的代表变量则选择金融机构各项贷款总额(loan)。
我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稳定物价,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因此经济增长指标(gdp)和物价指标(cpi)从整体来看最能反映货币政策实施的最终效果。
样本数据为1994-2010年的季度数据,m2, loan, gdp数据来源为《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季报》。为避免数据波动较大,所有数据均经过对数处理。

金融结构视角下我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机制的实证检验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2286107238
  • 文件大小28 KB
  • 时间20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