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ppt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3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第六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概念: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以广泛微血栓形成以及相继出现出血、凝血功能障碍为特征的综合征
DIC的基本特征:
临床表现:皮肤、粘膜、内脏器官出血、休克、器官功能障碍、贫血等。2020/11/42
第六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概念: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以广泛微血栓形成以及相继出现出血、凝血功能障碍为特征的综合征
DIC的基本特征:
临床表现:皮肤、粘膜、内脏器官出血、休克、器官功能障碍、贫血等。
2020/11/4
2
2020/11/4
3
第一节 DIC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病因
感染、产科意外、大手术、严重创伤、烧伤、恶性肿瘤
2020/11/4
4
血液凝固过程和纤溶系统
二、发病机制
凝血过程
抗凝血过程:抗凝血酶Ⅲ、肝素
2020/11/4
5
一、组织损伤
●大面积烧、创伤、外科手术
●急性、亚急性肝坏死 →组织细胞受损
●恶性肿瘤、产科疾患
→组织因子释放放入血(存在于内质网中)
→启动外源性凝血系统
2020/11/4
6
二、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细菌、病毒、螺旋体
●抗原抗体复合物 血管内皮受损→基底膜
●高热、缺血缺氧
●酸中毒、内***
★和胶原纤维暴露→与Ⅻ接触,表面负电荷使精氨酸残基上胍基发生构型变化→暴露活性部位丝氨酸残基→Ⅻ激
活成Ⅻa或Ⅻƒ→激活内源性凝血系统、激肽系统、补体系统。
2020/11/4
7
三、血细胞大量破坏
(一)血小板受损伤
●原发作用:某些因素(如免疫反应) →血小板聚积→释放 促凝物质(PF、ß-血栓球蛋白)→血液凝固。
●继发作用:内***、胶原→血小板聚积→提供反应场所、加速DIC发展 。
●外源性凝血系统激活引起的DIC,血小板不起主导作用。
2020/11/4
8
(二)红细胞受损伤
●血型不合
●溶血性贫血 →红细胞大量破坏→
●恶性疟疾
释放红细胞素
释放ADP→血小板聚积→释放血小板因子

→促进血液凝固
2020/11/4
9
(三)白细胞损伤
→中性粒细胞合成、释放组织因子
白血病→中性粒细胞破坏→释放组织因子
→外源性凝血系统→促凝
内***
败血症
2020/11/4
10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2623466021
  • 文件大小640 KB
  • 时间202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