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古代汉语判断句,也字.ppt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3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古汉语通论(七): 判断句,也字
一、句式分类
根据谓语的词性,可以把句子分为不同类型。动词或动词短语作谓语的为叙述句;形容词或形词性短语作谓语的为描写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谓语的为判断句。
二、判断句
判断句是以名词或名词性的短语为谓语,表示判断的。在现代汉语里,判断句的主语和谓语之间一般要用系词(判断词)“是”字来联系,例如“我是中国人”。但是在秦汉以前,判断句一般不用系词,而是在谓语后面用语气词“也”字来帮助判断。例如:
制,岩邑也。(左传·隐公元年)
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左传·隐公元年)
虢,虞之表也。(左传·僖公五年)
董狐,古之良史也。(左传·宣公二年)
而母,婢也。(战国策·赵策)
古代汉语判断句的基本形式
古代汉语表示肯定的判断句主要有四种形式:
(1)“……者,……也。”
在主语后面用语气词“者”字表示提顿,然后再在谓语后面用语气词“也”字帮助判断。这种用“也”字煞句和用“者”“也”照应的句子,是古代汉语判断句的典型结构。如:
彼秦者,弃礼义而上首功之国也。(战国策·赵策)
彼吾君者,天子也。(战国策·赵策)
南冥者,天池也。(庄子·逍遥游)
臣之所好者,道也。(庄子·养生主)
(2)“……,……也。”
在谓语后面用语气词“也”字帮助判断。如: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战国策·齐策一)
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左传·僖公五年)
不忘恭敬,民之主也。(左传·宣公二年)
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左传·僖公四年)
衍,人臣也。(战国策·赵策)
(3)……者,……。
在主语后面用者字,谓语后面不用也字。如:
兵者,不祥之器。(老子)
虎者,戾虫。(战国策·秦策)
陈轸者,游说之士。(史记·张仪列传)
天下者,高祖天下。(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4)……,……。
“者”和“也”字都不用,如:
夫鲁,齐晋之唇。(左传·哀公八年)
荀卿,赵人。(史记·孟轲荀卿列传)
在以上的四种判断句型中,第一种是古代最典型的,也是用的对多的;第二种次之,也比较常见;后两种判断句的判断意味没有前两种强。
值得注意的是,判断句并不都是表示肯定的,也可以表示否定。古代汉语要表示否定的判断时,一般是在判断句谓语的前面加上副词“非”,如:
是非君子之言也。(礼记·檀弓上)
楚虽大,非吾族也。(左传·成公四年)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战国策·魏策)
管仲非仁者与?(论语·宪问)
故王之不王,非挟泰山以超北海之类也。(孟子·梁惠王上)
这种“非”字虽然可以翻译成现代汉语的“不是”,但它本身并不是否定性的判断词,不是“不”和“是”的结合体,而是否定副词。“非”的语法作用是对整个谓语的判断进行否定。

古代汉语判断句,也字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shujukd
  • 文件大小875 KB
  • 时间2020-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