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最新教科版四年级下科学复习资料.doc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2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复****资料
第一单元 电
1、1879年 爱迪生 用电点亮了世界上第一盏灯,从此电就照亮了人们的生活。
2、静电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切物质之中,包括人类在的生物和非生物。 (常见的静电现象):在干燥而寒冷的天气里,用手触及门的金属把手,经常会有被电击的感觉;脱下毛衣时,经常会发出啪啪的响声;用梳过干燥头发的塑料梳子,慢慢接近头发,梳子会吸引头发;用梳子慢慢接近纸屑,梳子会吸引纸屑、;摘下羊毛织成的帽子,帽子会吸引头发;用一块羊毛制品摩擦气球的一个侧面,将气球这个侧面靠近头发,气球会吸引头发。
3、物质同时具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由于正、负电荷数量相等,相互抵消,所以物体不显示带电。当物体受到外界影响(例如摩擦)时,物体表面的电荷发生了转移,正负电荷数量不一样了,物体就显示带电了。
4、当我们用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时,梳子带负电荷,头发带正电荷,而且当它们靠近时会发生相互吸引的现象。
5、将两个充气气球紧挨着悬挂在木尺上,用羊毛制品分别摩擦两个气球相互接触的部位,这时两个气球相互排斥,这是因为两个气球带上了相同的电荷(-),同种电相互排斥。
6、摩擦能使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从而便物体带上静电。
7、要想使电荷流动起来形成电流,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动力,也就是电源;另一个是要有电路——电流只有在电路中才能流动。 生活中常见的电器,如电视机、电冰箱、电灯等都是借助电源、电路才正常工作的。
8、电路是由电源、用电器、导线、电器元件等连接而成的电流通路。
9、导线、电池和小灯泡就组成了一个简单电路。
电流从电池的一端经导线流出,通过小灯泡,回到电池的另一端,形成一个完整的回路,小灯泡就会发光。
电流从电池的一端正极经导线流出,通过灯泡(从灯泡的一个连接点进入,经过灯丝,再从灯泡的另一个连接点流出),回到这个电池的另一端负极,形成一条完整的回路,灯泡就会发光。
10、我们生活中使用的电都是靠电源提供的。
电池是一种便携式的电源。电池的一端是铜帽,称为正极;另一端是锌壳,称为负极。
11、当电池的两端被导线直接连接起来时,就会发生短路。短路时电池和导线会一瞬间发热变烫,不仅小灯泡不能发光,电池也很快就会被损坏。
12、发电厂发出的、通过导线送到各家各户的电是220V交流电,这是足以引发触电事故、致人死亡的电,所以 我们不能直接用家里、学校里插座中的电做实验。
,对人体无害。(注:36V以下为安全电压,36V以上为危险电压)
13、把电路中灯座上的一根导线头拆下来,再连上另外一根导线,就是“电路检测器”。
电路出故障了,我们可以用自制的“电路检测器”检测电路中的故障,也可以用替换法来排除故障,使灯泡亮起来。检测前要断电源。但不能用自制的“电路检测器”来检测家用220V的电器电路。当“电路检测器”连接到没有故障的地方,小灯泡就亮,连接到有故障的地方,小灯泡就不会亮。“电路检测器”同样也可以检测出材料的导电性。
14、像铜丝那样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我们称它为导体。如各种金属、人体、、普通的水、带水的材料、 铅笔芯、……导体的用处:电流让物体起到作用。
像导线外包着的塑料那样不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我们称为绝缘体。如塑料、橡胶、石头、瓷、玻璃、 纸、、干木头纯净水……绝缘体的特点:不易触电。
15、我们利用导体把电送到人们需要的地方。我们利用绝缘体阻止电流到人们不需要的地方。
16、开关是电路中控制电流通断的元件。开关的作用是控制电流的通断。开关用导体和绝缘体两种材料做成。
17、大多数电器都有开关,有些开关是接触式的,如控制学校铃声的按键开关。有些开关是非接触式的,如遥控开关。遥控开关是通过感应光亮、声音等控制电流通断的。还有些开关是隐蔽型的,如电冰箱的开关。
18、电路连接方法有两种:串联和并联。串联的灯泡只能一齐亮灭,如果其中一个小灯泡坏了,整条线路的灯都不会亮。并联的灯泡可以分别控制亮灭。我们家里的照明电路、家用电器通常是用并联的方法连接的。
19、,两节电池串联起来的电压就是3V。所以小灯泡特别亮。两节电池并联起来,。所以小灯泡不太亮。,灯泡太亮会烧坏灯泡的。
20、闪电是一种放电现象。在强对流天气条件下,大气中云层之间由于摩擦产生大量电荷,这些电荷积聚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发生剧烈的相互作用,并产生闪电。
21、为了避免落地雷对房屋的破坏,人们通常在屋顶最高处安装金属制造的避雷针和避雷带,通过金属导

最新教科版四年级下科学复习资料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