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浅析功能翻译理论综合性.pdf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外语教学研究 220 中国电力教育 2009年1月下总第129期 一、功能翻译理论的理论图景简述功能翻译理论源于70 年代的德国,其主要代表人物有凯瑟琳娜·赖斯,汉斯·威密尔,贾斯塔·赫兹·曼塔利和诺德。功能翻译理论的雏形来源于凯瑟琳娜·赖斯,但是赖斯的学生汉斯·威密尔摆脱以原语为中心的等值论的束缚,创立了功能派的奠基理论——翻译目的性行为。威密尔认为单靠语言学是解决不了翻译的问题的。他根据行为学的理论提出翻译是一种人类的行为活动,而且还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活动。翻译时,译者根据客户或委托人的要求, 结合翻译的目的和译文读者的特殊情况, 从原作所提供的多元信息进行选择性的翻译。在这里,笔者将主要介绍汉斯·威密尔关于翻译是一种目的性行为的观点。目的性原则是功能翻译的根本原则。翻译目的论以人类行为理论为指导,把翻译置于人类行为理论的范畴研究。根据功能翻译理论,翻译是一种目的性行为,指翻译是有目的的活动, 因此作为一条总的原则,翻译方法和翻译策略必须由译文预期目的或功能决定。目的论者认为翻译是有明确的目的和意图, 经过译者的中介,以原文文本为基础的跨文化的人类交际活动。正是因为翻译是有意图的互动活动,在翻译过程中,翻译工作者必须按照目的确立“翻译要求”(Translation Brief)然后进行翻译,翻译要求包括需要译文的目的、原文、译文、接受者, 使用译文的时间、地点、情形,交际媒介及译文应有的功能等, 翻译要求指导整个翻译过程。客户、发起人和委托人必然成为翻译工作极为重要的一维, “翻译要求”必须充分考虑到他们的要求。翻译的可行性取决于译文所处的地位,而不再是原文, 原文已经被剥夺了其神圣的地位,而成为一单纯的信息提供体, 不同的读者可以从中选择自己认为重要或者是有趣的信息。翻译目的论的另一基本原则是语际连贯(Intertextual Coherence)和语内连贯(Intratextual Coherence) : 语际连贯:主要指忠实(Fidelity)原则,指译文和原文的连贯性,实现语际间连贯。语内连贯:主要指译文读者必须能读懂,同译文读者的交际情景连贯一致,具有可读性和可接受性。根据功能翻译理论,语际连贯必须从属于语内连贯,而这两者又都从属于目的原则(Skopos Principle)。如果译文的目的要求改变原文的功能,那么就应放弃语际连贯,而根据其目的来进行“充分”(Adequacy)翻译。“充分”翻译是相对于翻译要求而言的,即译文要在译入语当中达到的要求。后来贾斯塔·赫兹·曼塔利和诺德根据早期理论的一些缺陷, 又提出了“功能+忠实”(Functionality+Loyalty)等观点对其进行完善。二、作为总体视阈的翻译理论的综合性目的性行为理论具有囊括其他理论的综合性特征,其他的理论可以被视为目的论这一大的框架之下的具体理论。表现在: 第一,功能翻译扩展了译者的视野,它充分地考虑到了翻译过程所涉及的各种因素。它将翻译理解为一种人际行为,将客户或发起人等作为新的一维引入到了翻译之中。现在译者将要面对的是译文的目的、原文、译文、接受者,使用译文的时间、地点、情形、交际媒介及译文应有的功能。同时,按照功能学派的观点,翻译也是一种互动行为,而翻译的发起人和委托人的目的或观点将会对翻译结果产生很大的影响。在翻译的过程当中译者接受的不仅是需要翻译的

浅析功能翻译理论综合性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511709291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