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名词解释终极版.doc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10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0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09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中国哲学史名词解释           
先秦:
太初:天地未分前的混沌状态,其含义与太一、太极相近。《庄子·天地》:“太初有无,,有一而未形。”《庄子·知北游》:“外不观乎宇宙,内不知乎太初。"成玄英疏:“太初,道本也。"《白虎通义·天地》:“始起先有太初,然后有太始,形兆既成,名曰太素.”又引《易纬·乾凿度》:“太初者,气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质之始也。”成玄英认为:“太,初始也,元气始萌,谓之太初,言其气广大,能为万物之始本,故名太初。"孔颖达:“太极谓天地未分之前,元气混而为一,即是太初、太一也。”
太易:宇宙形成过程中“未见气之前"的阶段。与《易传》中的太极,《老子》中的“浑成”含义相近.《列子·天瑞》篇:“夫有形者,生于无形,则天地安从生?故曰,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未见气也。”“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循之不得,故曰易也。”
《尚书·洪范》五行说:《洪范》中说:“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它提出了人们所用的五材,以“水”为首的五材排列次序,以及五材的性质、作用,说明其和农业生产有关,但没有触及五行之间的内在联系。
和同:和,指不同东西和合和统一;同,指相同东西的简单相加或同一。西周末史伯首先把和与同作为有差异而又有联系的一对范畴提出.《国语·郑语》:“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俾同,尽乃弃矣。”春秋时晏婴继承发挥之,认为五味相和,方能成为美羹,进而提出君臣关系应该和而不同:“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而去其否。"(《左传
·昭公二十年》)孔子以和同推及人伦关系,认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
五行相杂说:西周末期太史史伯说:“故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这句话表达了单一的东西不可能组成大千世界的思想。史伯还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所谓和,他说:“以他平他谓之和",即是不同的“实”之和合、统一,所谓“同”,“去和以取同",因为“若以同禆同,尽乃弃矣.”另外,史伯还提出了一系列命题,接触道对立统一的思想,他从“和无味以调口”、“和六律以聪耳"等经验出发,提出“声无一听",“物无一文”“味无一果”等命题.
五行相胜说:春秋时期,五行相杂说向五行相胜说转化。晋太史史墨说:“火胜金,故弗克。”“水胜火,伐姜则可。”这是认为五行之间有互相制约的关系,而不仅仅满足于五行之间的差异关系。
物生有两:史墨在回答赵简子说:“物生有两、有三、有五、,地有五行,体有左右,各有妃耦。王有公,诸侯有卿,,以贰鲁侯,为日久矣。民之服焉,不亦宜乎!鲁君世从其失,季氏世从其勤,民忘矣。虽死于外,其谁矜之?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自古以然。" 强调了事物的矛盾、变动、和矛盾的对立统一.
五行相生说:战国时期,不少思想家又意识到五行相胜说的不足。孙武提出五行无常胜,墨子提出五行毋常胜。这样就否定了五行之间单一的制约关系.《墨子·贵义》中已经有青、赤、黄、白、黑的无色排列,这和与之相配的木、火、土、金、水的“五行相生”序列完全符合。以后,《管子》、《吕氏春秋》中的五行相生说更臻完善。
五行生胜说:战国后期,通过讲春秋末期的五行相胜说与战国初期的五行相生说结合,形成了具有较为完整形态的五行生胜说。《主运》、《五德终始说》,就是分别论说五行相生和五行相胜的。五行生胜说是先秦五行思想发展的最高阶段。其中生意味着互相依赖的关系,胜意味着互相对立的关系,生胜论中已经含有独立统一思想。
气化:指气变化生万物。《大戴礼记·曾子天园》:“阳之专气为雹,阴之专气为霰,霰雹者,一气之化也。"张载则以气化来说明道,《正蒙·太和》:“由气化,有道之名.”二程却认为,气化并不贯穿宇宙变化的全过程,“万物之始皆气化,既形然后以形相禅,有形化;形化长,则气化渐消”(《遗书》卷五).明清之际王夫之认为:
“气化者,一阴一阳,动静之机,品汇之节具焉。”(《正蒙注·太和篇》)清戴震认为:“阴阳五行运行不已,天地之气化也。”(《孟子字义疏证·性》)
气禀:人生来对气的禀受。《韩非子·解老》:“是以死生气禀焉。”认为气禀是人的生命来源。《论衡·命义》:“人禀气而生,含气而长,得贵则贵,得贱则贱。”认为人的生死祸福、贵贱寿夭皆由气禀决定。宋理学家则认为气禀形***的气质之性,是人性善恶的来源。北宋二程认为

中国哲学名词解释终极版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0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AIOPIO
  • 文件大小193 KB
  • 时间2021-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