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执业医师考试儿科学要点-8.doc


文档分类:资格/认证考试 | 页数:约1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十单元 消化系统疾病
 
第一节 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一)解剖特点
  足月新生儿出生时已具有较好的吸吮吞咽功能,颊部有坚厚的脂肪垫,有助于吸吮活动。口腔黏膜薄嫩,血管丰富,唾液腺发育不够完善,唾液分泌少,口腔黏膜干燥,易受损伤和细菌感染。
  新生儿和婴儿的食管呈漏斗状,食管下段贲门括约肌发育不成熟,控制能力差,常发生胃食管反流,易发生溢奶。胃呈水平状,再加上幽门紧张度高,自主神经调节功能不成熟,也是婴幼儿时期易呕吐的原因。胃容量出生时30~60ml,随年龄增大,1~3个月90~150ml,1岁时达250~300ml,5岁时为700~850ml,***约为2000ml。
  小儿肠管相对比***长,一般为身高的5~7倍,对消化吸收有利,但肠系膜柔软而长,黏膜下组织松弛,尤其结肠无明显结肠带与脂肪垂,升结肠与后壁固定差,易发生肠扭转和肠套叠。
  年龄愈小,肝脏相对愈大。婴儿肝脏结缔组织发育较差,肝细胞再生能力强,不易发生肝硬化,但易受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如缺氧、感染、药物中毒等均可影响其正常生理功能。
  (二)生理特点
  新生儿唾液分泌少,3~4个月唾液分泌开始增加,5~6个月明显增多,常发生生理性流涎。但小婴儿唾液中淀粉酶含量低,故3个月以下小儿不宜喂淀粉类食物。婴儿胃排空时随食物种类而异,~2小时,母乳2~3小时,牛乳3~4小时。
  婴儿肠黏膜对葡萄糖的转运能力低于***,但因奶中乳糖含量低,仍可正常分解、吸收。幼婴尤其是未成熟儿肠壁薄、黏膜血管丰富,肠黏膜屏障作用较差,肠腔内微生物、过敏原及不完全分解产物可经肠黏膜进入体内,引起全身性感染或变态反应病。
  幼婴因胰腺酶活性低、胆汁分泌少,对脂肪及蛋白质消化、吸收都不完善。酶类出现的顺序为最先是胰蛋白酶,而后是糜蛋白酶、羟基肽酶、脂肪酶,最后是淀粉酶。
  新生儿出生后几小时,肠道开始出现细菌。肠道菌群受食物成分影响,母乳喂养者以双歧杆菌为主;人工喂养和混合喂养大肠杆菌、嗜酸杆菌、双歧杆菌及肠球菌比例几乎相等。肠遭细菌对体内合成维生素和其他B族维生素起重要作用。消化功能紊乱时,导致肠道菌群紊乱而致病。
  
第二节 小儿腹泻病
  小儿腹泻或称腹泻病,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征。6个月~2岁婴幼儿发病率高,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
  例题:小儿腹泻的定义是
  
  
  
  
  、多因素引起的大便次数增多和性状改变
  [答疑编号500843100101:针对该题提问]
 
『正确答案』E
  (一)病因
  
  
(1)婴幼儿消化系统发育尚未成熟,胃酸和消化酶分泌较少,对食物的耐受力差。
  (2)生长发育快,所需营养物质相对较多,消化道负担较重,因此易于发生消化功能紊乱。
  (3)机体防御功能较差:①胃内酸度低,而且婴儿胃排空较快,对进入胃内的细菌杀灭能力减弱。②血液中免疫球蛋白和胃肠道SlgA均较低。
  (4)肠道菌群易失调:正常肠道菌群对入侵的致病微生物有拮抗作用,新生儿生后尚未建立正常肠道菌群时或由于使用抗生素等引起肠道菌群失调时,均易患肠道感染。
  (5)人工喂养:母乳中含有大量体液因子(SIgA、乳铁蛋白等)、巨噬细胞和粒细胞等有很强的抗肠道感染作用。家畜乳中虽有上述某些成分,但在加热过程中被破坏,而且人工喂养的食物和食具极易污染,故人工喂养儿肠道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母乳喂养儿。
  
  可由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引起,以前二者多见,尤其是病毒。
  (1)病毒感染:轮状病毒属是婴幼儿秋冬季腹泻的最常见病原;其次有肠道病毒(包括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肠道腺病毒)、诺沃克病毒、冠状病毒等。
  (2)细菌感染(不包括法定传染病)
  1)致腹泻大肠杆菌:可引起各年龄组人群腹泻,尤其是婴幼儿。已知的菌株可分为5大组,具有不同的致病性和发病机制。即致病性大肠杆菌、产毒性大肠杆菌、侵袭性大肠杆菌、出血性大肠杆菌、黏附一集聚性大肠杆菌。
  2)空肠弯曲菌:与肠炎有关的弯曲菌有空肠型、结肠型和胎儿亚型3种,致病菌直接侵入空肠、回肠和结肠黏膜,引起炎症性、侵袭性腹泻,某些菌株亦能产生肠***。
  3)耶尔森菌:除侵袭小肠、结肠壁细胞外,并产生肠***,引起侵袭性和分泌性腹泻。
  (3)真菌:致腹泻的真菌有念珠菌、曲菌、毛霉菌,婴儿以白色念珠菌多见。
  (4)寄生虫:常见为蓝氏贾第鞭毛虫、阿米巴原虫和隐孢子

执业医师考试儿科学要点-8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