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第二篇第九章中生代地史.ppt


文档分类:IT计算机 | 页数:约5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九章 中生代地史
一、中生代概述及生物界
二、三叠纪(Triassic Period)
三、侏罗纪(Jurassic Period)
四、白垩纪(Cretaceous Period)
第二篇第九章中生代地史
一、中生代概述及生物界
(一)中生代各纪划分和命名
中生代(Mesozoic Eon,Mz),由于其生物界具有介于古生代古老类型和新生代近代类型之间的中间性质而得名(J.菲利普斯,1841),延续时间达一亿八千五百万年(250Ma-65Ma前)。中生代可分为三叠纪(Triassic Period,T)、侏罗纪(Jurassic Period,J)和白垩纪(Cretaceous Period,K)。
对应的时间地层单位是中生界,包括三叠系、侏罗系和白垩系。
第二篇第九章中生代地史
1、中生代是介于古生代与新生代之间的一个代,自250-65Ma前的地史阶段,延续时间185Ma。
2、中生代生物界有自己鲜明的特点:以陆生裸子植物、爬行动物和海生无脊椎动物菊石类的繁荣为特征,所以中生代也称为裸子植物时代、恐龙时代或菊石时代。白垩纪末出现了地史中著名的生物集群绝灭事件。
3、中生代起陆相沉积类型大量广布,尤其在中国及亚洲的地史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西欧地区是以海相沉积类型为主。
(二)中生代地史特征
第二篇第九章中生代地史
4、中生代是全球构造活动性增强的时代。三叠纪中期联合古陆达到了鼎盛时期,环太平洋带的直接影响始于晚三叠世,三叠纪末的印支运动导致古特提斯洋封闭和新特提斯洋扩张,联合古陆开始开裂。侏罗、白垩纪全球范围以联合古陆解体分裂、大西洋和印度洋等新海洋出现为特征。
5、中生代期间全球的古地理和古气候也发生过显著变化。
6、中生代是重要的成盐、成煤、形成油气的时期。
第二篇第九章中生代地史
1.陆生脊椎动物的发展和恐龙时代
二叠纪末生物绝灭事件在脊椎动物演化中无明显反映,所以两栖类中的迷齿类、原始爬行类中的二齿兽类等成为三叠纪初期的主要成员。三叠纪中、晚期出现大量新类群,原始的恐龙类(腔骨龙类)和最原始的似哺乳类(摩根尖齿兽、三尖齿兽类等)在晚三叠世迅速得到发展,成为爬行动物的一个突发演化期。
(三)中生代生物界
第二篇第九章中生代地史
侏罗、白垩纪的脊椎动物已呈现典型的中生代面貌,爬行动物已经在地球上的陆、海、空生态领域占统治地位。
中生代生物界一个重要特征是鸟类出现。
爬行类向哺乳类的过渡最早开始于三叠纪晚期,三尖齿兽类(Tritylodonts)属于两者之间的过渡类型。
第二篇第九章中生代地史
第二篇第九章中生代地史
三叠纪以裸子植物中的松柏、苏铁、银杏类及蕨类植物中真蕨类繁荣为特征。
侏罗纪至早白垩世植物界总貌相似,裸子植物占主导地位,真蕨类仍很重要,中国南、北植物分区也继续存在
2.陆生植物组合和气候分带
第二篇第九章中生代地史
早白垩世晚期被子植物已在全球广泛分布,晚白垩世起占统治地位,可以悬铃木(Platanus,俗称法国梧桐)等为代表 。
早白垩世早中期的潮湿温带聚煤环境出现于内蒙古—东北和东北亚地区,早白垩世晚期由于全球暖热气候带扩大,聚煤环境转移到乌苏里江以东的俄罗斯滨海一带。晚白垩世的温湿聚煤环境则在北美西部滨海带。
第二篇第九章中生代地史

第二篇第九章中生代地史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gumumeiying
  • 文件大小1.14 MB
  • 时间2021-03-01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