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高一地理地球运动47.ppt.ppt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1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正午太阳高度大小比较及计算一、太阳高度的概念太阳光线与地面所成的夹角。地面太阳光线太阳高度角 1、日变化规律: 昼半球:大于 0°;夜半球小于 0°;晨昏线:等于 0° 某时刻太阳高度变化规律: 由太阳直射点向四周递减由太阳直射点向四周递减。注意:如果在极点,太阳高度的日变化是一天不变。[例题 1]: (1)把图中各点此时的太阳高度由大到小的排列。(2)其中太阳高度为 0的是哪个点,为什么? (3)其中太阳高度在一天中不变的是哪个点,为什么? 答案: A>C>E>B>D 答案: B;在晨线上答案: C;极点是不动的二、太阳高度的日变化 2、日出日落的方位问题夏至日: 日出日落冬至日:日出日落二分日: 日出日落结论: 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时,地球上(除极昼、极夜地区) 日出方位均在东北, 日落于西北。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时,地球上(除极昼、极夜地区) 日出方位均在东南, 日落于西南。直射在赤道时,为东升西落。、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 1、正午太阳高度的概念一天中的最大值。 2、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 F G 规律: 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例题 2]: (1) 比较图中各点下午太阳高度的大小(2) 此时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的是哪几个点?最小的呢?为什么? 答案: G=E>A=B>F>C>C 夏至日: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北回归线以北地区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地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二分日: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冬至日: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南回归线以南地区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地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答案:最大: C、E、G 最小: A、B、F、D 3、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 H=90 °-当地纬度与直射点的纬度差(同减异加) [例题 3]:求北京( 40 °N)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 1 2 3H 解答:夏至日:直射点纬度为 23° 26°N, 则∠ 3=∠ 2-∠ 1=40 ° -23 ° 26′ H=90 °-∠ 3=90 °-( 40° -23 ° 26′) =73 ° 26′二分日:直射点纬度为 0°, 则∠ 3=∠ 2-∠ 1=40 ° - 0° H=90 °-∠ 3= 90 °- 40° =50 °冬至日:直射点纬度为 23° 26′S, 则∠ 3=∠ 2+∠ 1=40 ° +23 ° 26′ H3=90 °-∠ 3=90 °-( 40° +23 ° 26) =26 ° 34′、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1、楼间距问题楼间距问题实际是一个影长的问题。其基本原则是前一幢楼产生的影子不能挡住后一幢楼的采光(一般以太阳光线能照射至后一幢楼的底层为标准),如下图图中 H为正午太阳高度,一般取当地的最小值。因为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值,意味着前一幢楼的影子是一年中最长的,而此时的楼间距能保证,则一年四季都能确保。故一般地北半球取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南半球的取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计算过程如下: tanH =h/L → L= h· cotH 结论:楼间距与正午太阳高度大小呈反比;与前一幢楼的楼高呈正比。

高一地理地球运动47.ppt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kisuamd347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