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小儿腹股沟斜疝.pdf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2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疾病名】小儿腹股沟斜疝
【英文名】pediatric oblique inguinal hernia
【缩写】
【别名】小儿斜疝;indirect inguinal hernia in children;儿童腹股沟斜

【ICD 号】K40
【概述】
小儿腹股沟斜疝(indirect inguinal hernia)多因胚胎期睾丸下降过程中
腹膜鞘状突未能闭塞所致,新生儿期即可发病,是一种先天性疾病。男性多
见,右侧较左侧多 2~3 倍,双侧者少见,小儿外科常见的疾病之一。
【流行病学】
腹股沟疝(inguinal hernia)为小儿常见的外科病,有斜疝
(indirect hernia)和直疝(direct hemia)两种。在小儿临床所见几乎均为斜
疝,直疝极罕见。北京儿童医院近 10 年统计,平均每年收治斜疝 1000~1100
例,其男孩占 %,女孩占 %,年龄分布 0~3 岁占 %,3~6 岁占
%,6~14 岁占 %,与文献统计结果近似。
腹股沟斜疝的发生可受早产、伴发其他疾病、护理条件的影响。一般统计
新生儿(活产婴)发病率为 1%~5%,男婴为女婴的 8~12 倍。低体重、早产婴发
病率较高,统计资料报告男婴发病率为 7%~30%,女婴为 2%。伴发的先天性疾
患有先天性髋脱位、睾丸下降不全、尿道上裂、尿道下裂、纤维囊性病、结缔
组织病等,有阳性家族史者发病率较高。
小儿腹股沟斜疝以右侧多见。据统计,男孩右侧占 60%,左侧 30%,双侧
10%,女孩双侧疝的发生率约占 50%。
关于对侧疝的发生率可受性别、左右侧原发疝的发生年龄、手术年龄等的
影响。统计资料表明,左侧斜疝伴发对侧疝的发生率较高;女孩较男孩高。生
后头几个月鞘状突开放率达 60%~90%,1 岁后可下降到 40%,如果 1 岁以内修
补单侧疝,对侧疝的发生率可达 40%~50%,1 岁以后修补发生率可下降至
20%,如果单侧疝为左侧,对侧疝的发生率为 40%。儿童嵌顿疝的发生率为
10%~15%,1 岁以内的婴儿约为 31%。
【病因】
(Nuck 管)未能闭锁退化是小儿腹股沟斜疝的病理基础 胚胎
第 5 周时睾丸始基起源于中肾,位于腹膜后第 2~3 腰椎旁。第 8 周时睾丸形
成,第 12 周中肾退化,此后睾丸随胚胎的发育逐渐下降,第 28 周时睾丸引带
形成后,连接睾丸下极和阴囊之间,随引带的牵拉及腹腔内压力的传递,睾丸
亦随之下降,穿过腹股沟管的内环口、外环口到阴囊,在内环口处随睾丸的下
降腹膜向外突出形成一憩室样管状突起,称鞘状突。正常情况下鞘状突远端包
绕睾丸形成睾丸固有鞘膜,随睾丸出外环口后,鞘状突亦被牵拉至阴囊内。当
睾丸下降完全后,鞘状突均闭锁退化。如果鞘状突未完全闭合则可形成斜疝或
鞘膜积液(图 1,2)。女孩腹般沟管中含有圆韧带,自子宫至大阴唇,在相当于
男性胎儿睾丸下降时,亦有一腹膜鞘状突,称 Nuck 管;沿圆韧带穿过腹股沟管
降入大阴唇,闭合情况同男孩。因年龄不同,鞘状突的厚薄亦有差异,新生儿
时期极薄。
,是腹股沟疝的促发因素 有人报告
80%~90%的新生儿出生时腹膜鞘状突尚未闭合,其关闭的时间和机制尚不明
确,然出生后的新生儿斜疝的发生率并不高。因此认为鞘状突的存在只是发生
腹股沟疝的基础,仍有其他诱发因素如腹腔内压力增加、腹水、早产婴腹壁肌
肉薄弱等,促使腹股沟疝的出现。有时在腹膜透析或侧脑室腹腔引流后,可使
以前无症状的患儿,产生腹股沟疝或鞘膜积液(图 3,4)。
【发病机制】
小儿腹股沟斜疝因腹腔脏器进入没有闭塞、并与腹腔相通的腹膜鞘状突,
故未闭塞的腹膜鞘状突是先天性腹股沟斜疝的疝囊(图 5)。斜疝疝囊起自腹股
沟管内口,位于腹壁下动脉的外侧,沿腹股沟管走行

小儿腹股沟斜疝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陈潇睡不醒
  • 文件大小462 KB
  • 时间2021-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