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无己”逍遥、“无功”逍遥和“无名”逍遥.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2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无己”逍遥、“无功”逍遥和“无名”逍遥
  [摘要] 《逍遥游》是《庄子》的扛鼎之作,历代庄学研究者都给予特别重视。本文先从整体上考量庄子“逍遥游”思想的内涵,再对《逍遥游》进行细读,从而将庄子的“逍遥游”思想梳理为由低至高的三个层面,即:“无己”逍遥、“无功”逍遥与“无名”逍遥。“三无”思想是理解庄学思想的一根红线,庄子正是在这三个层面上来建构其思想理论大厦的。
  [关键词] 逍遥游;无己;无功;无名
  [中图分类号]B2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769(2007)01―0142―10
  《庄子》开篇之作《逍遥游》在整个庄学思想中至关重要。王夫之在其《庄子解》中论述内篇系统性时把《庄子》内七篇全放在“逍遥游”思想的统摄之下:“逍者,向于消也,过而忘也;遥者,引而远也,不局于心知之灵也;故物论可齐,生主可养,形可忘而德充,世可人而害远,帝王可应而天下治,皆吻合于大宗以忘生死,无不可游也,无非游也。”清孙嘉淦从《庄子》写作原因人手,从内七篇的整体性角度论述《逍遥游》篇是《庄子》担纲之作,其《南华通》解《逍遥游》主题日:
  逍遥游者,庄子之志也,其求道也高,其阅世也熟,阅世熟则思远害,求道高则入虚无。以为天地并生,万物为一。而徒以有我之故,遂有功名,是生利害,故必无己然后心大而能自得矣。齐物论之丧我,养生之缘督,人间世之无用,德充符之忘形。大宗师之人与天一,应帝王之游于无有,皆本诸此,实为书之纲领,故首发之,所谓部如一篇,颠之倒之而不可者也。
  罗宗强在为涂光社的《庄子范畴心解》作序时,也从文本系统性角度把《庄子》一书评价为“一部不易解读的书”,“《逍遥游》是《庄子》的开篇,注家普遍认为这是全书中最重要的一篇,有的甚至认为是全书的纲。”张涅梳理了《庄子》内篇与其他篇目的关系,指出《逍遥游》在整篇《庄子》文本中有统领《庄子》全文的重要作用:“从结构关系看,‘内篇’的其他六篇是对《逍遥游》的思想展开,‘外杂篇’又是对‘内篇’的解说、补充、发展和变异,由此构成了一个开放的、扩展的、建构和解构相统一的思想系统。”
  和前述庄学研究者注重从文本结构出发研究《庄子》体系不同,徐复观在其《中国人性论史》中指出庄子所追求的人性特点是对精神自由的祈向,“庄子对精神自由的祈向,首表现于《逍遥游》,《逍遥游》可以说是《庄子》书的总论。”
  可见,《逍遥游》是《庄子》的扛鼎之作,庄子思想的微言大义以总括的形式体现在《逍遥游》中。每一个伟大的哲学家都有其独特的视角,我们一旦掌握他的这个视角,他的整个哲学体系也就好理解了,故准确地理解《逍遥游》是把握庄子思想的一个必经之路。

  
  一、“至人无己”:“逍遥游”的第一个层面
  
  王夫之在其《庄子解》中把“逍遥游”看作是一种不局限于个人心灵认识偏见的感物方式并把达到“逍遥游”的方式归纳为“无待”:“无待者,不待物以立己,不待事以立功,不待实以立名”。也就是说,欲达到“逍遥游”的境界,必须消弭“物”和“己”、“事”和“功”及“实”和“名”之间的对立关系,即“无待”。这种“不待物以立己,不待事以立功,不待实以立名”就是庄子的“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庄子?逍遥游》)。徐复观在其《中国人性论史》中高度评价庄子的“三无”思想:“‘至人无己’三句话,乃庄子的全目的、全功夫之所在。《庄子》全书,可以说都是这几句话多方面的发挥。”台湾学者陈天启声言《逍遥游》篇为一种精神自由论,精神自由的理想境界便是“无己”、“无功”和“无名”:在成玄英看来,为了显示“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之人的“功用名殊”,把这种人又分为不同的三个类别,即“至人”、 “神人”和“圣人”。既然“至人”、“神人”和“圣人”是不同之人,由此“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和“圣人无名”也就具有不同的特点了。

  郭象指出“至人”、“神人”和“圣人”(即“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之人)具有如下特点:
  逍遥游者,逍遥之游也。逍遥,谓自由自在。游,谓精神活动。精神活动欲求自由自在,须先以达观之大智,解除小智之拘束。小智之拘束为何?谓从个己观察一切,而纯为己见及功名之见所拘束也。达观之大智为何?谓从大道观察一切,而不为己见及功名之见所拘束也。“小智不及大智”,故本篇以“无己、无功、无名”,为精神自由之理想境界,此其大旨也。
  “三无”思想是理解庄子诗学思想的一把钥匙,以“至人无己”、 “神人无功”和“圣人无名”为线索细读《庄子》则可以体悟庄子思想的内涵。
  成玄英把“至人”、“神人”和“圣人”看作是庄子所言的“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之人:
  一人之上,其有此三,欲显功用名殊,故有三人之别。此三人者,则是前文

“无己”逍遥、“无功”逍遥和“无名”逍遥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学习的一点
  • 文件大小35 KB
  • 时间2021-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