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2021年人类学视野下端午节.docx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人类学视野下端午节

  乾隆年间嘉兴文人项映薇在其统计嘉兴风土的笔记古禾杂识中有一段有关彼时过端午节风貌的文字:
  重午日,梁间贴朱砂辟邪符,膽瓶供葵花、艾叶,正午饮菖蒲雄黄酒。闺人作蟾蜍袋、蒜葫芦、金蜘蛛、绢老虎、钗梁缀、健人符;市上筛锣击鼓,跳黑面钟馗、红髯天师,南湖观竞渡。是日食角黍,儿童以雄黄涂面塞耳。
  200多年后——也就是我小的时候,端午还是比较正式的一个节日。端午前后几天,通常会吃到粽子,到端午那一天,祖父母还会用雄黄水在我额头画上一个“王”字,但已不见其它饰物和社会公共仪式。
  依据古禾杂识上的记载上来说,端午在中国古代还是比较盛大的节日。但进入当代后,作为一个人类学意义上的“小传统”,端午节的社会功效,已经被高度理性化的今人所遗忘。
  有关端午的起源,即使我没有涉猎过相关太多学术性的文字。但依据我的猜测,从起源上来说,中国的端午节和韩国的江陵端午祭应该同出一个源头。即使韩国的端午祭并不吃粽子,也没有屈原能够纪念,更多的是充满萨满色彩的原始民间宗教仪式。
  不过依据上述记载中,我们一样能够发觉,嘉兴的端午节也有类似的****俗,所谓的“黑面钟馗“和“红髯天师”,何尝不是萨满巫师文化的变形。就功效而言,二者在古代生存认识中,全部负担了驱邪的功效。正如有一个人类学家指出:“萨满教不是关乎信仰,而是关乎经验。”这是一个隐秘的生存性经验关联,据我猜测,是基于东亚地域气候环境的同一性。
  端午,在古人的认知中,是一个毒日、恶日。因为从端午开始,天气越来越燥热,毒虫开始肆虐,对于古代的医疗水平而言,其实夏日是人类生命很脆弱的季节。所以,人会选择在端午那一天开始驱邪,请求平安度过夏日。即使因为中韩两地的历史记忆不一样,最终各自分化出两种不一样内涵形式的节日,不过节日的背后的功效性诉求原型还是一致的。
  伴随中国进入当代后,大家生活节奏的加紧,和科学作为新的认知范式的兴起,作为传统节日的端午,其节日功效性不停弱化,在中国人时空观念结构中也日趋边缘化,大家不会再去搞什么赛龙舟即使有之,也只是一个模拟演出性质,失去了原本的内涵或抹些雄黄以求自保。对于大家而言,惟独吃粽子一项,作为一个很便捷,适应新认知范式的节日遗址被最终保留下来。
  历史上最早有关粽子和端午节渊源的文字是出自南朝入仕于梁武帝一朝的文学家、史学家吴均,她在神话志怪小说集续齐谐记中记载了一则小小说:
  屈原五月五曰投汨罗水,楚人哀之,至此曰,以竹筒子贮米投水以祭之。汉建武中,长沙区曲忽见一士人,自云“三闾大夫”,谓曲曰:“闻君当见祭,甚善。常年为蛟龙所窃,今若有惠,当以楝叶塞其上,以彩丝缠之。此二物,蛟龙所惮。”曲依其言。今五月五曰作粽,并带楝叶、五花丝,遗风也。
  说是,原来也有些人祭奠屈原,不过有一次屈原“三闾大夫”是屈原失势?失宠?失恋?后的官职显灵了:“哈,你
  们祭奠我,即使挺客气,不过每次全部被蛟龙叼走了。以后要投喂,应该用叶子覆盖并用彩丝裹住,蛟龙怕这个。”
  人类往水里丢人或物以期取得某种心灵安置的行为,其实是人类民间信仰一个很常见的模式:我很小的时候,有一次和同伴来到家里周围的水塘边,在我们的认知里,水里有蛇,我便和同伴挖边上青菜地里的青菜,投入水中,目标是取悦水塘里的蛇,以期取得一个安全谅解。我以为以我那

2021年人类学视野下端午节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梅花书斋
  • 文件大小18 KB
  • 时间2021-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