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当代文学散文-word资料(精).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1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问:您如何看待鲁迅、周作人、胡适、林语堂的精神道路的选择? 刘再复: 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文学与文学、诗词与诗词、作品与作品、人与人的区别, 根本还是境界的区别。王国维的境界说, 境界是看不见的。冯友兰先生从哲学方面提出的人生四大境界( 算是比较有影响的): 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我追求文学的境界是“双重文本”: 书面语言文本和行为语言文本。考察一个人文学者(或者作家) 的时候一定要从一个“三维”的角度( 或者说高度) 上看: 文学、思想、文采。另一个是“文史哲”的角度———文学的广度、历史的深度、哲学的高度。周作人在五四的贡献是真正人文主义的启迪, 他的散文平淡、自然、知性; 但思想力度显然不够鲁迅深刻。胡适是作风很好的一个人, 北大的胡适、蔡元培都是作风很好的。蔡元培的“兼容并包”很有立场,不会为时局政治的改变而改变, 是一种教育的理念和境界。胡适提出“科学”、“民主”很了不起, 但是我认为胡适思想不够深刻, 他把中国社会的“乱”归结为“五鬼闹东京”, 显然是个可笑的论断。林语堂是个幽默大师, 我刚出国读了三十多卷本的“林语堂”, 最喜欢林语堂写的苏东坡。但是在那样一个兵荒马乱的年代, 林语堂却能逃逸到文字的优美世界中挥洒自如, 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他的道德境界显然不及鲁迅。当代散文话题解读 2009 年 02月 19日 16:34 作者:王剑冰一、十七年的散文当代散文传统的说法主要是包含着两部分,一部分是 1949 年以后十七年的散文,另一部分是 1977 年以后的散文, “文革”十年间就不再多说了。十七年的散文的先期,也就是 50 年代初,散文的写作主要是以通讯、特写为主,真实地反映抗美援朝及新中国建设浪潮的作品成为主流。因而通讯、特写的写作能够很快发展为报告文学, 真正意义上的散文却没有形成大势。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当是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直到十年以后, 散文才渐渐变得纯正起来, 而所谓具有深远影响的散文三大家杨朔(代表作品是《雪浪花》、《茶花赋》)、刘白羽(代表作品是《长江三日》、《红玛瑙》) 、秦牧(代表作品是《花城》、《土地》)也几乎在同一时期出现。三大家不仅在创作上有所建树, 理论上也有自己的说词。杨朔说过,“我在写每篇文章时, 总是拿着当诗一样写。我向来爱诗, 特别是那些久经岁月磨练的古典诗章。这些诗差不多每篇都有自己新鲜的意境、思想、情感,耐人寻味,而结构的严密,选词用字的精练, 也不容忽视”。杨朔所追求的诗性的写作, 实际上是一种唯美的写作, 这在当时是一种很新鲜的理论, 它支持了艺术散文的发展发向, 对原本已成气候的通讯、特写和报告文学样的散文是一种反叛。也正因为如此, 杨朔的散文成为激活散文界的“东风第一枝”, 也成为一种众人效仿的模式, 尽管这种模式被后来者所批评。在当时, 刘白羽的散文创作观念同杨朔是一致的: “我觉得散文最主要的是美、诗意、意境。”在这一阶段, 冰心、徐迟等也都有散文创作的理论, 但最有研究性又最有指导性的当数秦牧。秦牧不仅在创作上显得更加视野开阔、活泛自如, 理论上也更兼和联广。他的某些观念,今天看来都不算过时。比如秦牧说: “这个领域是海阔天空的,不属于其他文学体裁, 而又具有文学味道的一切篇幅较短小的文章都属于散文的范围。它也许是文艺性的政治、社会论文,和‘社会科学’隔壁居

当代文学散文-word资料(精)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13431315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