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中华文明——唯一未中断的文明.doc


文档分类:生活休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中华文明——唯一未中断的文明在近 30 年的快速发展历程中, 中国大地上出现了一些现象, 这就是外来的文化进入中华国土,汹涌澎湃。从最初人们的一种好奇、一种新鲜感,到后来发现事物并不那么简单,这里面还有一些不适应中华国土的东西出现。人们心里面的中华传统丢失得太多, 外来的文化水土不服, 出现了社会上的文化饥渴。这样, 内外两个因素促使我思考: 中国的文化怎么了? 有些西方学者提出了“文明冲突论”,代表人物是亨廷顿,他的学生弗朗西斯?福山出版了一本书,名为《历史的终结与最后之人》。他们认为,世界上最好的文明就是西方的基督教文明, 宣称美国的价值观、美国的民主、自由与人权, 以及为此而设计的种种制度是人类历史上最美妙、最完备, 能给全世界带来幸福的制度, 人类历史必然是全世界走向这种制度的历史, 一旦实现了这种制度, 实现了这种文明, 人类的历史进程就终止了, 因此说是“历史的终结”;发展到具备美国价值观、伦理观、人生观的人,是地球上最后之人。这些观点给我刺激很大。再来看人类近百年的历史, 19 世纪风行的殖民主义所体现的就是这种文化理论; 第一次世界大战也符合这个理论; 二次大战也符合这个理论; 冷战结束之后的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等,也无不在实践中印证着这个理论。农耕文明 PK 游牧文明人类历史上有四大古文明: 两河流域文明, 埃及文明, 印度文明, 中华文明。其它三种文明都曾经中断过,而唯有中华文明没有中断,这说明中华文化在延续力上有自己的优势。中华传统文化基于农耕生产, 最后定型的也是在长期的农耕生产中成长的文化, 我们的优势在这里; 在进入工业化社会以后, 我们的局限也在这里。在农耕社会, 几十个人、更多的人辛苦劳作两三年, 使一块黄土从生地变成熟地, 人们不愿意再卷起铺盖卷到别的地方重新开荒, 所以轻迁徙重稳定。耕几亩地, 一两个人不行, 就希望整个家族一起耕作; 为了保收成还要修水利,修水利也是一家一户做不了的,因此农业社会还讲究更大范围的合作。等到产生私有制, 分成家庭, 出现了原始的“联产承包”, 又开始讲继承。土地要继承, 农具要继承, 农耕生产的技术也要继承。讲继承就带来一个敬祖的文化。同时, 农耕生产需要逐渐积累。因此, 人们不敢随意挥霍, 在生活上尽量克制与节俭, 省下东西留给孩子, 自己的精神也留给孩子,用精神把现在和未来联系起来。基督教文化最初是犹太文化, 犹太教是游牧民族的宗教, 当时犹太人是靠游牧放牧生活的; 伊斯兰教也是游牧社会产生的宗教。游牧社会与中国农耕社会相比, 首先和大自然的亲近不如农耕社会。游牧要逐水草而居,无须对放牧的地方进行过多的观察、研究、爱护、治理,也不修水渠,因此对大自然的观察没有农耕社会那样细腻,也没有那样的深厚感情。其次, 游牧社会不太讲继承, 一块草地, 能承载多少牛羊或者马匹是有规律的, 一对夫妇能够放牧多少牲畜是有常量的, 孩子长大了, 就分给他若干只牛羊单独去过, 所谓继承就这一次, 没有什么生产工具, 也没有什么技术。再次, 一般的放牧都是个体放牧, 无须这家跟那家有亲密的合作, 在生产上、生活中互助很少。最后, 游牧社会重掠夺与贸易, 因为牛羊马牲畜所提供的生活资料有限,至于其他的生活用品包括铁器、铜器都需要别的地方生产。有学者认为,我们应该向西方学****学****文艺复兴时期以人为本的人文

中华文明——唯一未中断的文明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gs758698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6-02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