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论“方便与慧,成佛缺一不可”.pdf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论“方便与慧,成佛缺一不可”
——2004 年 6 月讲于戒幢佛学研究所
济群法师
成佛的修行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千百年来,汉传、藏传各宗派因对佛陀教法的认识存
在差异,故在建构自宗修学体系时,形成了各自的观点。能否正确看待这一问题,直接关系
到我们能否圆成无上佛果。在《道次第》中,宗大师对此作了详细论述。
一、成佛修行的两大内容
《道次第》中,宗大师明确提出:方便与慧,成佛缺一不可。何为方便?通常方便是
指途径、手段、方法。从这个意义而言,八万四千法门皆可以称为方便。但在《道次第》中,
对“方便”一词的内涵却有特别界定,依整个《道次第论》的内容而言:
奢摩他以下,是为方便分及福德之资粮,依于世俗谛之道,广大道次第也;三种殊胜
慧者,是为般若分及智慧之资粮,依于胜义谛,甚深道次第故。当于彼等次第数目生起决定,
及以慧与方便随离一支不成菩提,应起大决定也。(《略论·道前基础》)
这里明确指出,何为“方便”?何为“慧”?认识“方便”与“慧”的内涵及在修学
菩萨道中重要性,是修学《道次第》应该具有的基本认知。
“菩提心为因,悲为根本,方便为究竟。”《大日经》的这句话,扼要概括了大乘的
修行要领。“悲为根本”,说明大悲心在大乘菩萨道的核心地位。大乘佛教之殊胜,主要体
现在大悲心行的成就。由菩提心为因,方能成就圆满大悲,否则往往只是小慈小悲而非佛菩
萨的同体大悲。至于“方便为究竟”,是说明通过方便才能抵达圆满佛果。这里所说的方便,
也涵盖六度在内。
关于成佛的修行,《道次第》提出两个要点。
首先,应有正确的方便。如挤牛奶,必须知道在哪里挤,若于牛角用力,安能见效?
修行同样如此,若无行之有效的方法,终是徒劳无益。很多人修行不得受用,正是因为采取
的方法似是而非,或是用不起来,或是用心出偏,最终导致操作失误。其次,方法要完整,
即因缘具足。如若不然,修行成就往往是片面的。唯有圆满之因,方能成就圆满佛果。
大乘菩萨道的修行,无非是成就悲、智两种品质。我们认识到佛陀的品质特征,也就
知道修行的重点是什么。一切修行,都是围绕结果而展开的。正如我们想收获什么,必得先
播撒相应的种子,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同样的道理,我们要成就佛陀的品质,就
必须在因上努力。
佛菩萨所具有的大悲和大智,决定了修行必须在方便与慧两方面入手,简单而言,就
是六度万行。佛陀乃“福智二足尊”,由般若成就一切种智,方便成就无量福德,二者缺一
不可。《道次第》所阐述的方便与慧缺一不可,便是建立在这一前提上。
各教派在建构自宗的修行时,往往会有不同的立足点。《道次第》在论及“方便与慧
缺一不可”这部分内容时,是以大乘和尚及当时流行的一些相关思想为反面教材。
二、大乘和尚与莲花戒的辩论
吐蕃时期,大乘和尚摩诃衍(支那堪布)从敦煌一带前往西藏弘扬禅宗。他所弘扬的
用心方式,是直接从无分别入手,认为一切分别皆属妄心作用,修行可直接由无分别契入,
从而顿悟本心,见性成佛。另外,大乘和尚还提出:见性即可具足一切福德,无需布施等方
便。当时,大乘和尚在西藏很有影响,故此说流传广泛。后来藏王听取一位大臣的意见,前
往印度迎请莲花戒论师赴藏,并组织了辩论,结果大乘和尚落败。
此后,大乘和尚弘扬的禅宗虽

论“方便与慧,成佛缺一不可”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2858045138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4-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