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中国风景园林的审美源流.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中国风景园林的审美源流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中国风景园林的审美源流自然环境中诞生的人生理想中国在自然崇拜时期, 以自然地理中名山川为蓝本, 产生了极为丰富的神话故事。如在山东沿海以海岸岛屿景观为背景, 产生了海上仙山传说, 形成了蓬莱神话系统; 在昆仑山以新疆博格达峰的雪山、林海和由冰川形成的高山堰塞湖的天然景色为背景, 产生了西王母宴周穆王于瑶池之上的神州故事,形成了昆仑神话系统。把自然界的景观引入人类的居住庭院之中,从而诞生了“园林”。虽然皇家帝王宫苑、文人宅地园林和风景名胜的起源不同,目的和功能不同, 但对自然山水的审美和对美好生态环境的追求是一致的,最终形成“风景园林”这一专门学科。大自然的原始风景给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者以极大启迪和创作灵感, 中国古典园林的精华在于充分体现大自然风景品格, 进而抒发造园者的情感和理想,在现实世界里创造出人生所憧憬的完美生境。皇家帝王宫苑模仿海岸和岛屿景观, 追求神话中长生不老的仙境, 因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率士之滨莫非王臣”, 作为帝王, 他们已对现实得到满足,所以把神话中的“一池三山”作为他们理想的乐园。北京的中南海、北海、南京的玄武湖,都是这一思想指导下的产物。文人宅第园林模仿山川景观, 追求人类和谐的理想境界, 因为这些人大都历经风尘, 饱经沧桑, 对现实社会已经看透, 所以把理想寄托于“桃花源”中, 以寻得慰藉。苏州的“拙政园”、“沧浪亭”, 扬州的“个园”,都是这一思想指导下的产物。古代人生哲学与景观设计孔子哲学的最高理想是“仁”, 把能以“仁”的原则妥善处理人生世事视为“智”。而他同时又把自然的山和水看作仁和智的象征, 要求君子“比德”山水。孔子曾说“仁者乐山, 智者乐水”。范仲淹曾颂扬“云山苍苍, 江水泱泱, 先生之风, 山高水长”。这种山水审美观成为中国古代园林设计的思想基础。因此苏州沧浪亭有“山水楼”,“面水轩”, 环秀山庄有“问泉亭”和“一房山”, 都将自然的山水寓为人生品行的园林意境。道家强调“无为”“寡欲”“弃知”即不要违背自然规律而为, 个人内心修养与外在自然要相互融洽, 顺乎自然规律是一切幸福和睦的根源,也是美感的根源。两千多年前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就曾有著名言论: 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他指出大自然为万物起始根源, 过分理性的人类和社会必须复归其原始状态, 才有平和美满。庄子主张“无为而为”,“不知之知”,“大智若愚”,“泛爱万物,天地一体”。庄子《齐物论》云:“天地与我并生, 而万物与我为一。”有一个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的事例: 用木料做桌子, 从人的使用观点来看, 这是“成”, 而从被破坏树木来看这是“毁”, 即一定的使用价值是一定的生态价值换来的。只有从更高的整体观看问题, 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统一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无成无毁的最完美的境界。“中庸”之道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任何事物发展到了极端就会走向其反面, 主张“中和”, 即适中和谐, 不太过分,“庸常”即遵循物性, 顺乎自然,“明成”即明白大成的道理; 这样达到“天地人境界”整体平衡。“天人合一”生态观是中国古人自然审美的思想基础, 古代哲学家认为人与自然和平相处才能获得美感。“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深处有人家。”完美的生态环境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 这才是风景园林意境的第一含义。至于将诗情画意写入园林,

中国风景园林的审美源流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xj165868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