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黄褐斑的诊治策略.ppt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3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黄褐斑的诊治策略
黄褐斑的诊治策略
概念
黄褐斑也称为肝斑,是发生在颜面的色素沉着斑;淡褐色到深褐色的色素斑对称分布面部,不累及眼睑和口腔;边缘清楚或呈弥漫性,有时呈蝶翼状;育龄期女性多见。中医称本病为“面上杂病”、“黧黑斑”、“面尘”、“蝴蝶斑”等。
黄褐斑的诊治策略
黄褐斑的诊治策略
病因病机:中医
一、肝气郁结。凡忧患抑郁、肝失条达、肝气郁滞,郁久化热,灼伤阴血,致使颜面气血失和而发病。
二、脾虚湿阴。凡饮食不节,劳倦过度,偏嗜辛腻,致脾失健运,化源不足,气血不能润泽于颜观,故色如尘垢,萎暗不华而得病。
三、肾气亏损。因房劳过度,伤及肾精,肾阴不足,虚火上炎,以致肤失所养,或肾阳不足,阴气弥散,肾之本色泛于颜面而成。
四、冲任失调。妊娠血已养胎,气血不能上荣于面所致。
黄褐斑的诊治策略
现代医学
1、日光照射:紫外线照射可增强黑素细胞活性,引起颜面部色素沉着。
2、妊娠性黄褐斑:其一,临床约30%常服避孕药的妇女可发生黄褐斑;其二,妊娠中,体内过多的雌激素及黄体***可刺激黑素细胞,使黑素生成增加,面部出现黄褐色斑,开始于妊娠3~5个月,分娩后色斑可逐渐消失。
黄褐斑的诊治策略
3、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结核、肿瘤、慢性肝肾病、慢性胃肠疾病等会导致酪氨酸酶活性增强,黑色素产生增加,而机体自身排除黑色素的能力却随之减弱,黑色素一旦不能及时排出体外,久而久之也会在面部产生黄褐斑。
4、遗传因素:黄褐斑也有遗传背景。
黄褐斑的诊治策略
现代医学病因
5、不良化妆品的使用。
6、精神神经因素:精神压力大者。
7、长期应用某些药物:如苯妥英钠、冬眠灵、避孕药均可发生黄褐斑。另外,多食感光性较强的食物,如芹菜、香菜、胡萝卜等也容易引起黄褐斑。   9、黄褐斑也见于未婚、未孕的正常女性或男性,其原因不明。
黄褐斑的诊治策略
黄褐斑的特点:
好发于面部的颧骨、额及口周围,多对称呈蝴蝶状,故又名“蝴蝶斑”。  
起初色如尘垢,日久加深,变为浅灰褐色或深褐色,枯暗不泽。  
大小不定,斑点边缘清晰,表面光滑,无炎症反应,无痛痒。
黄褐斑的诊治策略
经常使用口服避孕药及妊娠女性,面部会出现“妊娠斑”,也属于黄褐斑的一种。 
女性有黄褐斑者多伴有月经紊乱、经前乳胀,或慢性病症。  
男性黄褐斑患者多伴有阳萎、早泻、胃肠功能紊乱等
一般认为日照是黄褐斑的促发因素。
黄褐斑的诊治策略
黄褐斑的临床表现
女性多见,尤其好发于育龄期妇女,男性也可发生。
皮损常对称分布于面部,以颧部、颊部及鼻、前额、颏部为主,一般不累及眼睑和口腔粘膜。
表现为淡褐到深褐色的色素斑,边缘清楚或呈弥漫性,局部无炎症及鳞屑,也无自觉症状。其色素随内分泌变化、日晒等因素可稍有变化,部分患者分娩后或停服避孕药后可缓慢消退,但大多数患者病程难于肯定,可持续数月或数年。
黄褐斑的诊治策略

黄褐斑的诊治策略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sanshenglu2
  • 文件大小281 KB
  • 时间2021-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