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神经病理性疼痛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综述.docx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1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神经病理性疼痛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 100730
刘国凯 罗爱伦 黄宇光
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是与多种周围神经障碍相关联的一组共同表现的症状,包括与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低下、尿毒症、营养缺乏和化疗药物(长春新碱、顺铂等)相关的神经障碍;也包括:格-巴二氏综合征、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进行性神经病性肌萎缩病、复合性局部疼痛综合征Ⅰ型和缺血性神经病变等(Gregory T,2001)。国际疼痛研究会(IASP,1994)将这种由于外周或中枢神经系统的直接损伤功能紊乱引起的疼痛称为神经病理性疼痛。神经病理性疼痛是医学领域的挑战性研究课题,目前发病机制不清,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近年来,对外周神经损伤所致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分子、细胞机制,特别是在初级感觉神经原和脊髓水平的研究积累了比较丰富的资料,为进一步探索此类痛症提供了基础。而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探讨神经病理性疼痛机制是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为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机制和治疗带来了新思路。下面就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动物模型、分子机制、治疗等方面进行论述。

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发病机制的研究大多来源于动物模型;尽管模型还存在不少缺陷,但是它为理解和探索人类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有用的工具。动物模型的缺点是动物无法语言交流,对动物的疼痛测量多基于主观行为反应,比如测量痛敏和异常痛敏的阈值。
最常见的动物模型包括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模型(CCI)(Bennet G J,1988)、坐骨神经部分损伤模型(PNL
)(Seltzer Z,1990; Malmber,., 1998)、脊神经选择结扎模型(SNL)(Kim SH, 1992)、坐骨神经轴索切断模型(Wall,.,1979)、背跟节慢性压迫模型(CCD)(Hu SH, 1998;Song XJ, 1999)和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损伤模型(Decosterd and Woolf CJ, 2000)等。通过测量神经损伤侧肢体脚爪皮肤的感觉阈值,即通过测量对热照射、机械刺激引起的痛敏(hyperalgesia)和冷、触异常痛敏(allodynia)来确定模型是否成功建立。
另外还有通过注射细胞毒药物比如四氧嘧啶和链脲霉素(STZ)建立的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常用的方法是采用静脉或腹膜注射STZ。在糖尿病大鼠模型上观察到疼痛症状比如异常痛敏和机械、温度痛敏(Rashid M, 2002)。还有其他几种动物模型,比如化疗药物引起的细胞毒性神经病变 ,通过静脉注射长春新碱模拟出了这种疼痛模型(Aley K O,1996);小鼠感染单纯带状疱疹病毒,开发出了急性疱疹和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模型(Takasaki I.,2000)。
上述多种神经损伤模型在许多方面不相同,提示其发病机制也不相同。这些模型的多样性发生机制可能反映了临床不同神经病理性痛的表现多样性,通过对各自模型机制的深入探讨,可能会有助于提出针对临床各种神经病理性痛的有效治疗方案和策略。

外周神经损伤引起的神经病理性疼痛,表现为痛觉过敏、异常痛敏、感觉缺失和自发性疼痛。其中中枢和外周敏化在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产生和维持中发挥重要作用(Millan MJ,1999);中枢机制包括脊髓背角神经原的兴奋性升高、抑制性中间神经原的去抑制作用和神经损伤后Aβ纤维长入背角浅层等;外周机制包括异位放电、脊髓背跟神经节(DRG)交感神经的分布增加和损伤后的传入纤维表现型的改变,外周敏化与DRG神经元的转录水平改变密切相关。
神经病理性疼痛表现出复杂各异的感觉异常,主要与神经系统损伤的类型以及个体差异有关。对所有类型的神经病理性疼痛试图采用一种机制来解释显然是行不通的。患周围神经系统疾病时,多种病理生理过程可产生和维持疼痛症状。从概念上讲没有一种机制是疾病特异性的,每种疾病可能存在与之相关的几种典型机制;多种机制可能共同表现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一种类型中,或者一种机制可能在不同类型的神经病理性疼痛中发挥作用。这样对每一位病人疼痛的解释可能需要假设一种或者多种机制同时起作用。另外由于疼痛系统处于动态变化中,因此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症状和临床表现也是随时间变化的。外周神经损伤不仅引起损伤部位的功能和生化的改变,而且损伤神经的其他部位比如脊髓和大脑神经元也会发生病理改变。因此在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产生和维持中,多种外周和中枢机制发挥着作用(Bridges D,2001)。

外周神经损伤引起神经功能、生化和形态学特性的变化;外周神经损伤后常见的病理生理变化包括自发放电(Liu X,1999

神经病理性疼痛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综述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