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刘南威自然地理学.doc


文档分类:法律/法学 | 页数:约2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1 第一章引言 1 、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的科学。地理环境分为三部分, 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 三部分环境相互重叠、相互联系构成的整体。自然环境由地球表层各种自然物质和能量所组成, 具有地理结构特征并受自然规律控制; 经济环境是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由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形成的地理环境部分, 主要指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经人类利用、改造后形成的生产力的地域综合体, 包括工业、农业、交通和城镇居民点等各种生产力实体; 社会文化环境是人类社会本身所构成的地理环境部分, 包括人口、社会、国际及民族等方面的地域分布和组合结构。鉴于这三部分, 地理学可分为三个主要的学科, 即研究自然环境的自然地理学,研究经济环境的经济地理学,研究社会文化环境的社会文化地理学(狭义的人文地理学)。 2 、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自然地理学研究的自然环境, 可分为两部分, 天然环境和人为环境。天然环境指那些只受人类间接或轻微影响, 而原有自然面貌基本上未发生明显改变的原生自然环境, 如极地、高山、大荒漠、大沼泽; 人为环境指那些自然条件经受人类直接影响和长期作用之后, 自然面貌发生重大变化的次生自然环境, 如放牧的草场,经过采伐的森林、农田等。自然地理学是以地球表层自然系统为研究对象, 研究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组成、结构、特征、区域分异规律、形成和运行机制。或者说, 自然地理学是以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自然系统的区域特征与空间分布、变化规律为研究对象的。自然地理环境边界的划分有不同观点。观点一, 自然地理环境的界限划定在一定巨大的空间范围, 如原苏联伊萨钦科认为上限在对流层顶, 下限在沉积岩圈的底界; 观点二, 划定在较小的空间范围, 代表人牛文元, 自然地里面, 上限在地表向上月 50-100m 的近地面边界层, 下限定在太阳能量影响地表的终止线(深度陆地约 20-30m , 海洋达 100m ); 观点三, 对自然地理学研究的范围界限不做应先规定( 代表人陈传康), 随研究范围的不同,牵涉的厚度也不同。如研究小范围的问题,所牵涉的厚度就薄,研究大范围的问题, 厚度就大,全球性的问题,才可能涉及地理壳的厚度。目前大多数工作者基本接受伊萨钦科的划法 3 、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 A 物质组成: 四部分, 固态的岩石, 液态的水和气态的空气和活质有机体, 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四个基本地圈, 对流圈( 大气圈的底部纳入到自然地理的研究范畴)、水圈, 沉积岩石圈( 岩石圈的上部)、生物圈 B 要素组成:包括气候、水温、地貌、植物、动物和土壤。 4 、自然地理学的分科自然地理学可分为部门自然地理学、综合自然地理学和区域自然地理学三方面。 A 部门自然地理学: 研究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某一要素, 即这个要素的组成结构、时空动态和分布等特征和规律,如气候学、水文学、地貌学、植物地理学、动物地理学和土壤地理学等。 B 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综合特征,即把自然地理环境作为一个整体研究 C 区域自然地理学: 研究一定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某个组成要素和自然地理环境的综合特征。如区域水文、区域气候、区域植被等。区域自然地理学以部门自然地理学和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基本理论为基础, 他是部门自然地理学和综合自然地理学理论联系实际的具体体现,也是自然地理学为社会生产实践服务的的衔接服务。 5 、自然地理学的任务 A 研究各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形成机制和发展规律 B 要素的相互关系,彼此间的本质联系和作用效应 C 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动态,从整体上阐明它的变化规律,预测其演替趋势 D 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空间分异规律,划分不同等级的自然综合体,确定其特征及开发利用方向 E 参与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的评价及自然灾害防治的研究 2 F 协调环境、资源、人口和发展的关系,探求自然资源和资源的永续利用途径。-------------------------------------------- 第二章行星地球 6、经圈: 通过地球南北两极的大圆经线: 被极点分割的经圈半圆, 其中通过英国格林威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叫本初子午线纬线:与地轴垂直的平面与地球相交的圆经度:某地的经线平面与本初子午面的夹角,用λ表示纬度:过某地的铅垂线与赤道平面的夹角(精度要求不高时,该地的球半径与赤道面的夹角) ,用φ表示太阳常数 I 0: 在地球大气层外、距离太阳一个天文单位的地方、太阳直射( 垂直于太阳光束方向) 的单位面积上、在单位时间内接收到的所有波长的太阳辐射能量, I 0为 J· cm -1· min -1 地球自转的速度: 角速度和线速度, 角速度不随纬度和高度的变化而变化, 都为 15° 每小时左右; 线速度随纬度的升高而降低,赤道的线速度最大,极地线速度为零。海拔高度越大,线速度越大。问题

刘南威自然地理学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rabbitco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