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激浊扬清 豪情满怀__ 苏轼诗词教学分析.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激浊扬清豪情满怀
——苏轼诗词的教学分析
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第二实验中学
陈金雨张敏慧
摘要: 苏轼是我国文学史上诗、词、散文兼美的文学大家,是宋代文化孕育出来的旷世奇才。就词这方面而言,他的成就及影响都达到了里程碑式的高度。开创豪放词派,“以诗为词”,抒写“致君尧舜”的政治抱负,迸发“书剑报国”的豪情,为词“指出向上一路”,拓宽了词的表现内容和境界。与此同时,他以一贯的革新精神,以批判继承的观点,得罪权贵,屡遭贬谪。生活的历练让他还词以健康纯朴、清新自然的面目。大家之手笔,言志之缘情,无不精彩,刚柔相济,相得益彰。多彩的词风是他至情至性,坚贞不屈的品格、磊落坦荡的襟怀、浑厚的才力、洒脱的才情的集中呈现。我们在传统文化的教学中,苏轼诗词更值得广为诵读和传承。
关键词: 苏轼诗词豪放旷达教学案例
正文:
第一章“致君尧舜”,“书剑报国”,赤子情怀使豪放词大放异彩
一.“涤荡振刷”之志与“有为而作”文学观点
苏轼所处的北宋时代,是一个表面承平而实际上危机四伏的社会,强烈的忧患意识促使他想积极参与改革,激浊扬清。因此,他要抒写豪情满怀的抱负,要表达现实生活的真实情感,而那些软弱无力的“浅斟低唱”,无法抒写词人当时的情怀。于是,苏轼把涤荡振刷的行动自然而然的引入到词的创作之中。
一直以来,人们对于诗与词的区别是“诗庄词媚”,“诗言志”、“词寄情”。但是,晚唐五代以来的词,逐渐演化成专写***,附庸风雅的“花间词”,除了表现“偎红依翠”的***之外,再也无法表现更丰富的情感了。词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如果不能满足反映现实,表达情感的需要,最终只能走向消亡。因此,革新和创新成为绝对必要。
苏轼的文学创作,依照的是儒家文艺思想的原则。他认为诗文当“有为而作”,言语文章应“有益于当世”。他坚决反对创作那些格调陈腐,毫无积极现实意义的艳词,开创性地“以诗为词”,将诗的题材,意境,表现手法运用于词的创作,大大拓宽了词的表现空间和深度,使词的面貌焕然一新。自此,词体变得“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既可以抒发“书剑报国”的豪情壮志,也可以高唱“大江东去”的豪放旷达,既可以抒写“明月几时有”的天问式浪漫,也可以吟咏“一蓑风雨任平生”的超然自适……刘熙载在《艺概· 词概》说:词在苏轼笔下,“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冲破“艳科”的牢笼,“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
豪放词的诞生,是词体本身发展的需要,是社会时代的需要,也是苏轼个人人性的使然和才力的展现。
二.“致君尧舜”与“书剑报国”
苏轼自幼便深受儒家传统思想的影响。少时在眉山老家,其母为他讲读《后汉书·范滂传》,读至范滂为反对宦官专权误国遭诬害被捕,苏轼对母亲说“轼若为滂,母许之乎?”苏母答道:“汝能为滂,吾不能为滂母耶!”自此苏轼便思步范滂后尘,而“奋厉有当世志”。初登仕途时,苏轼便非常关注朝政的改革,一腔热血,只求革新除弊,有所作为。这种思想反映到作品中,便有了早期感古怀旧的《华清引·平时十月幸莲汤》。
一般认为,《密州出猎》是苏轼开创豪放词派的第一首豪放词。实际上,《华清引》已初露豪放之端倪。“翠华一去掩方床,独留烟树苍苍”中所透出沉郁的感慨,已经明显摆脱“艳科”词的羁绊,其格调与《密州出猎》一脉相承并为之做好了铺垫。随后的《沁园春·孤馆灯青》,表现的也是同样的情怀。词中以饱满的“

激浊扬清 豪情满怀__ 苏轼诗词教学分析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zhangbing32159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4-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