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量入为出量出为入.docx


文档分类:金融/股票/期货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DBTTY-9886)
量入为出量出为入
量入为出 ( liàng rù wéi chū )
解 释 量:衡量。根据收入的多少来决定开支的限度。
长期以来,我们都在实行一个“量入为出”指导原则。即在既定的收入条件下,根据收入来安排支出。这很容易导致支出欲望的无限膨胀。
在量入为出的思想指导下,政府倡导的是“增收节支”。这些年来,财政收入不断“跨跃式”增长,与政府不遗余力地扩大税基、广开财源不无关系。但是,“增收”容易,要做到“节支”却比较困难。“量入为出”的本意是以收入来约束支出,在现实中,却异化成了“能取得多少收入就安排多少支出”,甚至,为了支撑起膨胀的政府支出,有些地方政府不惜以非规范性的手段去“额外找钱”。
  单一的量入为出思想,违背了财政收支平衡的初衷。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共财政,不仅需要“量入为出”,更需要“量出为入”“以支定收”。在量出为入的指导思想下,政府的财政行为更注重通过支出管理来优化支出结构,并最大限度地取消一些不合乎政府行为的支出,以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水平。毕竟,公共财政的行为不仅是“找钱”和“花钱”,更要“管好钱”。
量入为出还是量出为入,一直是我国古代财政思想的两极。“量入以为出”的思想最早见于《礼记》。《礼记》中说,宰相制定国家财政收入预算,一定要在岁末,待五谷都入库,“然后制国用,量入以为出”。这个财政原则为我国历史上的多数王朝所采用。到了唐朝德宗时,宰相、理财家杨炎提出了与之相反的思想。他说,国家
的一切开支应“先度其数而赋予人,量出以制入”。他把国家一切开支先估算出一个数额,然后定出税额向人民收取,这一原则就是量出以制入。
  这两个财政原则是相对立的。“量入为出”是根据赋税收入多少来制定支出数额,这样就使人民的税赋负担在一定的限度之内,对减轻人民的负担有一定的作用。根据这一原则,一些不应该兴建的工程就可以减省,如唐太宗时,公卿大臣因为宫中卑湿,上书“请营一阁以居之”,唐太宗就因为这一计划“糜费良多”而加以拒绝。而“量出为入”则是根据国家政府的开支需要,而制定征收税赋的数额,如果收入不够开支,官府可根据缺额向人民增加赋税。历史上就有所谓“国用不充,复以供军为名,每贯加增二百”的记载。杨炎提出“量出制入”,至少从理论上说是对国库有利,而对人民则是赋税加重了。正因为如此,在当时及此后的年代里,批评这一原则的人不少,而赞赏这一原则的人倒是少得可怜。与杨炎同时代的另一位经济学家陆贽就批评杨炎所制定的赋税太重,易使朝廷失掉人心。他认为,国家征税,应该“以人为本,以财为末”。从我国封建社会的财税政策看,也是“量入为出”的财政原则是主流,“量出制入”是支流。这一历史情况在今天仍值得我们深思。
  现代社会的经济情况要比古代社会复杂得多,但作为财政思想,

量入为出量出为入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祥子
  • 文件大小53 KB
  • 时间2021-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