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马说 (4).doc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马 说(论说性杂文)
教学目标
1.理解短文所阐明的深刻道理。
2.掌握短文中的主要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3.归纳这一类怀才不遇的文学作品的共同特点,做一点初步的文学探究。
一、导入
: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 (苏轼,苏洵,苏辙三人称为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曾拜欧阳修为师)。 (分为唐二家和宋六家)。
,字退之,世称韩昌黎,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祖籍河北昌黎。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古文运动的领袖,“唐宋八大家”之首,在中国散文发展史上地位崇高,苏东坡称赞他为“文起八代之衰”。他在科名和仕途上屡受挫折,思想倾向复古。
唐贞元二年(786年)韩愈十九岁,怀着经世之志进京参加进士考试,一连三次均失败,直至贞元八年(792年)第四次进士考试才考取。按照唐律,考取进士以后还必须参加吏部博学宏辞科考试,韩愈又三次参加吏选,但都失败;三次给宰相上书,没有得到一次回复;三次登权者之门,均被拒之门外。后相继依附于宣武节度使董晋、武宁节度使张建封幕下,郁郁不乐。他曾在《送孟东野序》中说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其于人也亦然。他写了一篇文章来表达心中的郁闷和愤慨,就是《马说》,很显然,韩愈使要借物寓意,与《说屏》体裁不一样。
二、学****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是经常有的,可是伯乐却不经常有。因此,即使是很名贵的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到屈辱,跟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能获得千里马的称号。
:相传伯乐是春秋时代人,姓孙名阳。据说,有一匹千里马拉着沉重的盐车翻越太行山。在羊肠小道上,马蹄用力挣扎,膝盖跪屈;尾巴下垂着,皮肤也受了伤;浑身冒汗,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艰难吃力地爬行还是拉不上去。伯乐遇见了,就下了自己的车,挽住千里马而对它淌眼泪,并脱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盖在千里马身上。千里马于是低下头吐气,抬起头来长鸣,嘶叫声直达云霄。这是它感激伯乐了解并且体贴它啊。
4.思考讨论:世上到底是先有千里马还是先有伯乐?
就一般的马来说,先有马,再有对马的认识。然而对千里马来说,情形便有所不同。如果不能把它从普通的马群中识别出来,只会一般对待,发挥不出它的特长来,那就等于它不是千里马,就没有千里马。所以有伯乐是有千里马的前提,即“世有伯乐,然后又千里马”。可见,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这是我们的分析,道理是这样。但作者一开头就直截了当地提出来,要使人信服,还需要证明。
,在本段中韩愈是怎样讲清这个道理的?
正面论证:世有伯乐,然后又千里马
世有伯乐,然后又千里马
(论点) 反面论证: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伯乐对千里马的重要性。
7.朗读,背诵。
三、学****第二自然段
1.朗读第二自然段。
2.译文: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或许能吃下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所以)这样的马,虽有日行千里的能耐,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表现不出来,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

马说 (4)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1650986****
  • 文件大小28 KB
  • 时间2021-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