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中国双相障碍防治指南.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3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中国双相障碍防治指南 1 双相障碍的概念双相障碍(bipolar disorder , BP) 也称双相情感障碍, 一般是指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 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心境障碍。躁狂发作时, 表现为情感高涨、言语增多、活动增多; 而抑郁发作时则出现情绪低落、思维缓慢、活动减少等症状。病情严重者在发作高峰期还可出现幻觉、妄想或紧张性症状等精神病性症状。双相障碍一般呈发作性病程,躁狂和抑郁常反复循环或交替出现,但也可以混合方式存在,每次发作症状往往持续相当时间( 躁狂发作持续 1 周以上,抑郁发作持续2 周以上) ,并对患者的曰常生活及社会功能等产生不良影响。 MD-3 为主。 MD-3 中将躁狂症( 反复发作的轻躁狂或躁狂症) 作为心境障碍中一独立单元, 与双相障碍并列。但在心境障碍的长期自然病程中, 始终仅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者实为少见(约1%), 且这些患者的家族史、病前人格、生物学特征、治疗原则及预后等与兼有抑郁发作的双相障碍相似。因此, ICD-l 0 及 DSM- Ⅳ分类系统已将之列入双相障碍。此外, CCMD-3 与 ICD-10 将环性心境障碍与双相障碍分列, 置于持续性心境障碍中, 但除症状较轻及病期较长外,它与双相障碍无本质区别,在 DSM- Ⅳ中已将其列入双相障碍中。由于中国精神障碍防治指南系列未设躁狂症及环性心境障碍分册, 为读者使用方便, 本指南将此二疾病单元也列入双相障碍中一并讨论。但不包括分裂情感性精神病病程中的双相表现。与抑郁障碍相比,双相障碍的临床表现更复杂,治疗更困难,预后更差, ***风险更大。因而, 长期以来, 本病一直受到精神卫生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2 双相障碍的流行病学及防治现状 双相障碍的流行概况 1898 年, 克雷丕林(Kraepelin) 首先提出躁狂与抑郁同属一个精神疾病单元, 认为躁狂与抑郁交替发作是其主要特征, 并命名为躁狂抑郁性精神病( 躁郁症)。这是最早的双相概念。 1957 年, Leorlhar d 根据长期随访研究资料,将躁狂抑郁症分为单相及双相两个亚组,认为它们可能具有异源性。后来,这一观点得到学术界的广泛认同,并被反复引用。但 20 世纪 80 年代以前, 北美精神病学界受 Bleuler 学术观点的影响, 将许多具有精神病性症状的双相障碍患者大多误诊为精神分裂症。至 1980 年, 美国精神病学会出版的 DSM- Ⅲ将双相障碍病程中伴有短期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或抑郁发作与精神分裂症进行了疾病实质性的区分, 对双相障碍的正确认别有利于发现其客观的患病率。诊断概念的变迁、沿用标准的宽严等都曾影响双相障碍的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此外, 随着抑郁障碍患病率的不断增高以及抗抑郁剂的问世及应用, 双相障碍的流行情况也在不断变化。因为抗抑郁剂可促发转躁, 不少抑郁障碍患者最后转为双相障碍。 Altshuler 等(1995) 调查发现, 35 %抑郁症患者接受抗抑郁剂治疗过程中转发躁狂或轻躁狂而成为双相障碍,由此增加了双相障碍的患病率。 国外双相障碍流行状况西方发达国家 20 世纪 70~ 80 年代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 双相障碍终生患病率为 %~ %, 90 年代则上升到 %~ % (Angst , 1999) 。 Goodwin 等(1990) 报道双相 I 型患病率为 1%,双相 I 型与Ⅱ型合并为 3 %,若再加上环性心境障碍则超过 4 %。双相障碍发病年龄高峰在 15~ 19 岁,首次多为抑郁发作,往往一至数次抑郁发作后再出现躁狂或轻躁狂发作。男女性别间患病率相近。 25 %~ 50 %的双相障碍患者有过***行为, 11 %~ 19 %***身亡。年轻患者首次诊断后的第一年内尤其容易发生***。有资料显示, 本病患者心血管疾病患病率较一般人群增加 20 %,约 40 %的患者同时合并有物质依赖。可见,双相障碍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们心身健康的精神障碍。 中国双相障碍流行情况目前, 我国对双相障碍的流行病学问题还缺乏系统的调查。从现有资料看来, 我国不同地区双相障碍流行病学调查得到的患病率相差悬殊。如中国内地 12 地区(1982) 协作调查发现,双相障碍患病率仅为 %( 包括仅有躁狂发作者) ,而台湾省(1982 — 1987) 在 % ~ %之间, 香港特区(1993) 男性为 %、女性为 %。同为华人地区,台湾与香港较接近,但较大陆高出约 35 倍。这种差别虽可能与经济和社会状况有关, 但更主要的原因可能是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学的差别。 国内外双相障碍的防治现状 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 随着抗精神病药和抗抑郁剂应用于精神科临床实践,特别是 60 年代以后以锂盐为代

中国双相障碍防治指南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xj16588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