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香菱学诗》-教学设计.docx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香菱学诗》教学设计1_香菱学诗教学设计
[模版仅供参考,切勿通篇使用]
  【教学任务】
  1、细品黛玉指点香菱学诗门径、香菱谈读诗体会和香菱苦心写诗的经过,从中得到阅读和写作的启发;
  2、体会文章有关香菱学诗的神态和细节描写的传神之处;
  3、分析香菱这一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的悲剧气韵;
  4、走进《红楼梦》,推介小说经典片段,借助网络,浏览红楼梦相关网站。
  【教学重点】
  1、品味诗学传薪,把握写作津梁;
  2、把握神态、细节描写。
  【教学方法】
  1、反复品读课文,至少精读三到四遍,以写作角度为突破口,把握全篇;
  2、借助网络,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分析香菱形象,把握人物的悲剧性格。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对于《红楼梦》,大多数初读者都会被它的博大精深、纷繁复杂、深奥难懂所吓倒,常常是肃然起敬,望而生畏。没有进入红楼,就永远不知它的真正伟大。所以,如何把学生领进红楼大观园,这需要有一定的方法。
  1、名人效应:
  老师将历代名人赞美《红楼梦》的评价一一罗列,尤其是学生熟知的名人,如鲁迅、***、胡适等人对《红楼梦》的评价介绍给学生。
  2、网络效应:
  老师推介有关《红楼梦》的网站,利用网上丰富多彩的资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连环画、歌曲、影视片段、论坛等等。
  二、学****新课
  1、学生通过课前准备获得的信息,谈心目中的《红楼梦》,老师指导评价,归纳总结。
  2、走进主人公──香菱。
  网上查找资料,浏览原著中有关香菱的片段。从判词和香菱改名换姓的经历中,了解香菱一生命途多舛故事。
  ⑴ “金陵十二初”副册香菱判词──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⑵ 英莲──香菱──秋菱──香菱──英莲
  ⑶ 探究以下问题:
  ① 香菱有着怎样的身世和处境?
  明确:香菱是一个从官宦小姐沦为奴婢的悲剧人物。她有着不幸的命运:从小遭受灾难,被拐卖,又被呆霸王薛蟠生拖死拽弄到家里,终于沦为诗妾,受尽凌辱和折磨。薛皤遭打外出后,香菱住进了大观园,有机会接触大观园内这许多富于才情的少女们,特别是像林黛玉这样的才女,萌发了强烈的精神追求,本文就是从香菱刻苦学诗写起的。
  ② 结合作品内容讨论:香菱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找出文中有关香菱学诗的神态和细节描写,加以分析。
  明确:精华灵秀,悟性极强。学诗时“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已到了“呆”“疯”“魔”的程度。原来香菱是一个极富文学气质的人,她早就想学诗了,但苦于没有机会,只好自己弄本旧诗,偷空看两首。进入大观园后,深藏在内心的精神饥渴一下子勃发起来,进园的当晚就来找黛玉,希望向黛玉学诗。黛玉热情指导,列举名作让香菱阅读。香菱拿了诗回来“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地读起来。宝钗连催他数次睡觉,他也不睡。宝钗见他这般苦心,只得随他去了”。在黛玉的诱导下,香菱的视野不断扩大,当她进入创作冲动状态时,形象光彩夺目:“连房也不入,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来往的人都诧异”;写第三稿时“挖心搜胆,耳不旁听,

《香菱学诗》-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ogthpsa
  • 文件大小81 KB
  • 时间2021-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