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虫草咀嚼的味道 [在阅读与思考中咀嚼语文的“味道”].docx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从教十几年来,一直很庆幸自己能够是一位语文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走进文学的殿堂。曾经与学生一起为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傲骨而喝彩,为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悲悯而感叹。可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面对形形色色的教改实验,也时常感觉到许多课堂上“语文味”的缺失:语文有时成了“包打天下”“语文是个筐,什么都往里装”。尤其是多媒体进驻语文课堂以后,因为其宽泛的资源环境、动感直观的画面、便捷简易的操作,颇受广大教师的青睐。毋庸置疑,多媒体在提高教学效率方面确实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有些时候,我们看到一些非语文因素也悄悄地搬进了语文课堂,简略的背景交代变成历史演义,作家作品介绍变***物掌故,这些都在许多语文课堂上出现过。而这些,无疑会导致语文课堂上“语文味”的缺失,从而会导致学生语文感受与领悟能力的丧失。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做了如下几点尝试,以引导学生在阅读与思考中咀嚼语文的“味道”。   一、巧“加”妙“减”品读语文味   指导学生在阅读文章时,对原文的标点、字词、句子、段落等进行适当的添加或删减,让学生在阅读中比较推敲,深入品读语文的“味道”。   例如,教授《亡人逸事》一文。孙犁的散文讲究情感的节制,含蓄蕴藉,朴素洁净,像在水中淘洗过似的,是一种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大美”。可是如何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到这种美却有一定的难度。   于是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写作:“12年过去了,孙犁,一位69岁的老人,是怀着怎样的感情写下这么多的文字的?请阅读课文,并选取1~2个描写细节的文字,在其后加上几句抒情性句子。”   学生在“纺线细节”后续文:“可是,我心中对妻子的那份爱,掺杂着心疼与感动,好似那总也纺不完的线,缠绕在心间,一日一日,一年一年,情思不竭。”   “她闭上眼睛,久病的脸上展现一丝幸福的笑容”后续文:“不知怎么,我看着她,泪突然止不住了。”   “我对你们……你们应该记着”后续文:“是啊,我也该好好谢谢她,谢谢她给了我爱与幸福,给了我生活里最灿烂的一缕阳光。”   “我从外面回来,看到她两个大拇指,都因为推机杼,顶得变了形,又粗又短,指甲也短了。”后续文:“那纺锤的声音不是敲在你的手上,而是敲在我的心上,一声一声,一下一下……”   加上这些文字后,与学生一起阅读,思考讨论加上这些文字好还是不好。最终学生在阅读和思考中明确:浓妆艳抹易,平淡自然难,做到“朴实无华、平中见奇、淡而有味”就更难。   在教授《荷塘月色》时,针对文中“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指导学生删掉文中的“觉”字,通过阅读、比较,学生便会理解貌似简单地少这一字,则真成了客观上自由的人,而不再是一种主观感受。但实际上这自由、轻松与愉悦只是短暂的,甚至是一种逃避和自欺,一个“觉”就使得文字的背后有了一种深沉的无奈和忧伤。去掉“觉”字,文章便少了无穷意味。还有,“白天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以不理”中的两个“一定”,去掉之后学生便会明白,两个“一定”强调了作者内心深处难言的苦衷和深刻的无奈,不能轻易删掉。语文的味道便在这加加减减中咀嚼出来了。   二、置换“面孔”品读语文味   采用置换原文中的标题、标点、字词、句子或段落的办法,让学生比较、推敲,进而品味课文的味道。   例如,教授《伶

虫草咀嚼的味道 [在阅读与思考中咀嚼语文的“味道”]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琥珀
  • 文件大小19 KB
  • 时间2021-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