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盐和糖哪儿去了[4].docx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盐和糖哪儿去了
万松园小学 钟丽敏
教材分析:
《盐和糖哪儿去了》是《科学》一年下册“水”单元中的第3课。这个单元的结构应该是建立概念的地位。我认为教材的设计意图是让孩子们先从身本最常见的物体进行认识,本课着重于对溶解现象的观察,能够判断某种物质在水中是否溶解了,以及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等知识提供感性和理性的基础。
本课教材呈现了两个活动:
活动一:观察食盐在水中的状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溶解的主要特征:在水中看不见,消失了。
活动二:观察白糖、红糖、小石头、味精在水中溶解了吗?引导学生进一步进行观察和比较,加深对溶解和不溶解的理解。
学情分析:
溶解是一种物质(溶质)均匀地分散于另一种物质(溶剂)中,形成均匀,稳定溶液的过程。
一年级学生对于溶解是模糊认识的,如把少量糖或者盐放在水里,就会慢慢化掉,类似这样的现象,学生都见过,甚至亲手做过。一部分学生也知道“溶解”一词,甚至已经在生活中使用它,但还不能准确地说清楚什么是溶解,还不能准确判断物质是否发生溶解。学生或许不会用“溶解”这个词来描述食盐在水中的变化,他们认为食盐在水中不见了就是“溶解"了。本课就要从观察食盐在水中的变化开始,引导学生进入观察家对溶解现象观察、比较、描述的一系列活动中去,通过观察、比较食盐、小石头、在水中变化的不同,发现溶解和不溶解的主要区别和特征。
教学策略:
由于学生对食盐的解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他们头脑中的“溶解”概念有不少是错误的。所以教学时从学生的迷思概念入手,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先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说说把食盐加人水中再搅拌会出现什么现象?根据学生的回答再追问食盐在水中的变化过程,如“是马上就看不见吗”,引导他们实验时不仅关注实验结果还要关注实验过程象。在学生有了猜测后.他们很想验证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有了学****需求.实验就顺理成章进行。
本课对学生活动进行了一定的调整,由于学生认识过虑的方法在一节课内同时完成会有一定的难度,故本课把此内容删去。把实验的物品改成了白砂糖、味精、小石头。希望通过学生的活动,把溶解的概念进一步学明白。
教师从教学的内容、学生身边的实际问题出发,去挖掘教材,创设一个好的教学情景(小马过河)。这个情景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让学生积极的投入到情景中来,学生的学****情绪更易被调动起来。
本课是一节较典型的科学实验课,很适合使用5E教学模式进行教学。“5E”教学模式的核心是“强调学生的自主构建”,形成新旧概念之间的冲突时主动建构概念的动力,建构概念是“5E”教学模式的重要内容。采用“5E”教学模式进行探究式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提出生活中各种值得探究的问题,帮助学生养成寻找合理的研究思路、方法即收集证据的****惯,能够使学生在该过程中培养出分析、解释和锻炼的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知道食盐在水中可以溶解.小石头在水中不可以溶解。
科学探究:
通过对比的方法,观察不同的物质放入水前后的变化情况。
科学态度:
能小组合作,进行探究式学****br/>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知道有些物质能溶解在水中,有些物质不能溶解。
教学准备:
演示准备:一只装了水的透明水杯,一小杯食盐,搅拌棒。

盐和糖哪儿去了[4]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