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汉语音韵学.doc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1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汉语音韵学 Hanyu yinyunxue 汉语音韵学 Chinese historical ics 也叫声韵学, 在普通语言学里叫历史语音学, 它是研究汉语史上语音情况和它的发展的学科。历史语音学大致可以划分成两个方面。第一是研究一组历史上的材料, 推求它当时代表的音。比如研究《诗经》押韵音、《切韵》音等等。这有时候需要从现代方言材料倒着往上推求。第二是就某一个或一组音, 把它从某个历史时期的面貌变成现代某些音的历史叙述清楚。这两个方面经常是互相交叉, 互相验证, 互相辅助的。学术研究的方法、结论是从材料产生的。音韵学的材料不幸有残缺的。有什么样的材料, 就有什么样的方法和结论。底下以材料为纲, 把过去研究家采用的方法举例讲出来。也就是介绍音韵研究“做什么”、“怎么做”。这两样讲明白了, 音韵学“是什么”也就不言而喻了。最后说说音韵学发展的简史。韵文各民族在史前或有史的早期, 即便没有文字, 就有史诗了。这些史诗多数有半专业的人演唱或是念。和史诗同时或稍后又产生了抒情的民间小诗。有些诗可能押韵, 汉族的最早的诗就大部是押韵的。最早结成集的就是《诗经》。先民多半迷信。有的故事, 包括一部分史实; 都在算卦的卦辞里保存着。这种卦辞也大半押韵, 保存在《易经》里。在开始结集的时候, 这些押韵绝大多数是好听、顺口的。年代久了, 语音变了, 就有些地方不顺口了。比方《诗经》的第一首《关睢》第一章的 1、2、4 句末字是“鸠”、“洲”、“逑”, 很顺口, 第三章的 1、2、4 句末字是“得”、“服”、“侧”, 就不那么顺口了。这时候就有人出来研究。研究的结果, 认为现代读音“服”念[-u □] 类音是错了,应当念[b □□] 。出错儿由谁负责呢?由唐朝官方承认的《切韵》和它的修订本《唐韵》负责,因为他们把“服”和读“族”“屋”的字收在一韵。用这个观点写成书的, 就有顾炎武的《唐韵正》。虽然他也有所承受, 不过他是第一个作得详尽的。有单讨论古四声的, 就象江有诰的《唐韵四声正》。体例都是先列一个字, 再说明“唐韵”注音怎么“错”了。根据“正”的结果, 有人把许多古书用来押韵的字标出来, 有的加上自己认为对的音注。这么作的有顾炎武的《诗本音》等等。直到现在,还有人继续作。“正”了以后, 把几千常用字分成多少类, 或者叫“部”。作法常是列十几个格子,每个格子里写上本部包括《广韵》的哪几个韵。这样,除零星的例外字以外,大多数字该归入什么部就一目了然了。这种工作就叫分部的工作。如段玉裁的《六书音均表》一。为表示根据充足,还有单把入韵字列成谱的。例如《六书音均表》四。从整理单个韵脚字到分部在方法上是跨进了一步: 自然科学的方法总是从个体审查到分类的。不过韵脚字分类和自然界的动植物分类有些不同的地方: 实例太少, 使分类的界限不清。清代人给“阳唐”部[-a □、-ia □] 分类界限相当清楚, 例外不多。因为这个部字数多, 押韵就容易遵守比较严格的规矩, 提起“闭口九韵”( 即现代粤、客、闽南文读里用[-m] 收尾的部)来, 因为字少, 诗人们就往往漫出分部的界限──内容和形式有矛盾, 内容总是冲破形式。把这九韵里哪些字分成两部, 清代人从来没有统一的结论。段玉裁《答江晋三论韵》说:“九韵古人用者绝少, 既难识别; 其可分者, 又犬牙错出, 莫辨宾主: 可勿论其短长也。”就反映了这个情况。这是材料少带来的先天缺陷。分部定了以后,人们发现还有本属甲部的字押进乙部去的情形。一派人认为这是字少韵难押, 偶然出韵。就给这种例子起了个名字叫“合韵”。最详细的还有给这样的字列出谱来的。比方王念孙就有《合韵谱》。有人不赞成或不完全赞成合韵这个提法, 就说某些字从原来的甲部流进乙部去了。从部说, 这叫“通”; 从字说, 就叫“转”。讲“通转”是因为材料是汉字,和拼音文字里说句“a 变成 e”那么清楚的话比起来, 困难得多, 所以始终没有明确的定义。从戴震开始讲“相配互转”、“邻近递转”到孔广森(1752 ~ 1786) “阴阳对转”, 再到章炳麟、《成均图》的“对转”、“旁转”、……六种“转”算发展到顶点了。以上提到的人和著作都把注意力集中到《诗》上, 《易》、《楚辞》就摆在次要的位置。后代人学会“分部”、“合韵”或“通转”两种方法, 有人把它们应用来讲汉魏六朝诗赋的韵。罗常培、周祖谟就曾经列过这种谱。至于给唐诗、宋词列谱的人就多了。谐声《说文解字》收了 9000 多字,80 %是谐声字, 比方“工”字北京音念 gong, 韵是-ong 。从“工”声, 也就是说用“工”作主谐字来表示全字读音的有功、攻、红、空、邛、***、贡、……后头全有-ong 这样的音。段玉裁《六书音均表》说:“一声可谐万字, 万字而必同部。”这么一来,研究谐声字可以用不到 700 个字作代表, 正

汉语音韵学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xj16588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