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1).ppt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1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1)
第三讲茅盾研究中的“矛盾”
本讲主要内容
一、茅盾研究概况
二、茅盾的文学主张
三、《子夜》分析
四、茅盾的艺术风格
茅盾生平及创作简历(一)
简历:生于1896年,卒于1981年,浙江桐乡人,原名沈德鸿,字雁冰
初入社会,1916年北大预科毕业后,进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开始翻译介绍欧洲文学,1920年,在《小说月报》上主持《小说新潮》栏目,发表《新旧文学平议之评议》等著名文章,正式介入文学圈,成为新文学史上最早提倡文学与人生发生关系的作家之一
崭露头角。1921年发起成立新文学史上第一个重要的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并以自己主编的《小说月报》为机关刊物,是新文学初期重要的文学组织家和理论家,并于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加入,同时活跃在文学和革命这两个领域
酝酿期,1922到1927年,是“为人生派”文学的重要理论家和批评家,革命文学最早的倡导者,在用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解释文学与社会、革命和人生的关系方面处于先锋地位;政治方面,则是当时最为活跃的革命家,亲自投身于当时的大革命,蒋介石“四·一二”政变后经上海逃往东京
彷徨期:1927年8月(上海停留时期)《幻灭》(处女作)、《动摇》和《追求》即“《蚀》三部曲”的创作,表现大革命失败后理想幻灭的痛苦,为当时幻灭小说的代表;1929年(东京居留时期)《虹》的创作,力图总结从五四到1927年的时代变幻和青年思想的发展变化
茅盾生平及创作简历(二)
爆发期,社会剖析小说的创作:1930年从日本回上海,参加“左联”,是左翼文艺理论建设的领袖人物;陆续创作了最有代表性的作品:短篇小说《林家铺子》和“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1933年,《子夜》的发表成为当时中国文坛的一件大事,瞿秋白称这一年为“子夜年”
辗转流徙,从1937年抗战爆发后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茅盾一直辗转在上海、长沙、广州、香港、新疆、重庆、桂林等地,主编多种文艺刊物,并直接从事第一线的革命活动,期间创作有:《第一阶段的故事》(1937年底),散文《风景谈》、《白杨礼赞》和小说《腐蚀》(1941年),长篇小说《霜叶红于二月花》、中篇小说《走上岗位》( 1943-1944年),剧本《清明前后》(1945年),小说《锻炼》(1948年)
茅盾的文学主张
1、早期的文学主张:茅盾是“为人生派”文学的倡导者,要求文学表现人生,指导人生,对于人生要有意义
2、30年代后的文学主张:一方面主张小说应有政治功利性,担当起唤醒民众的重任;另一方面主张小说应真实地描写人生,反对把小说写成宣传大纲——即一方面主张小说必须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另一方面又主张真实地描写人的情感世界,由此形成创作观上的“矛盾”
“矛盾”在茅盾文学主张中的意义主要在两个方面:用事实证明像茅盾这样的具有强烈历史使命感的作家,在社会政治思潮急剧动荡的时代,其政治热情常常远远高出于艺术冲动,也为我们在认识那些出于“思想家兼艺术家”之手的作品提供了一个鲜活的实例,使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看到,这些作品首先是思想性的作品,它的主要价值就在于可以用来充实读者的那些新的思想
“矛盾”在茅盾的文学创作中的意义,矛盾是《蚀》三部曲贯穿始终的基调,通过这个基调的创作,茅盾不但完成了他从文艺理论家和批评家到作家的身分转移,而且,他用“矛盾”作为自身形象的和处女作的主题的定位,以此折射被抛入历史文化过渡时代的知识分子的尴尬处境和复杂心理,既是极富内省精神的自况,也是对社会现实进行精确观察所得出的结论
“矛盾”在茅盾研究中的意义在于,一方面扩大了茅盾研究的领域,打破了研究中的单一政治视野或政治与艺术二元的思维模式,改变了以前研究的狭小格局,另一方面也可以让我们直接接触到学术前沿的各种不同的方法、角度和观点,包括一些争议,帮助我们拓宽视野,学会在“矛盾”中思考和判断
茅盾文学主张形成的原因
1、初入文学界即从事外国文学及文艺理论翻译工作,进行新文学的评论,有着开阔的文艺思想和艺术视野
2、较早接受马克思主义学说,有着深厚的无产阶级文学理论修养,作为有着很强使命感的文学工作者,适应30年代社会生活的风云变化,必然会积极响应时代的“主流”文学,主张文学要对时代和社会作出反映
3 、受外国作家,特别是托尔斯泰、巴尔扎克的影响,注重关注现实的写实主义文学的提倡
茅盾的文学成就
在30年代,一种主要依靠理性分析来开拓形象思维的深广度的创作方法,从典型环境来解释并塑造典型人物,在戏剧性强的情节中突现人物性格及其成长史的写法,逐渐成为“左翼”文学公认的主流,而且影响深远,这就是所谓“社会剖析小说,这种小说模式,主要是由茅盾在“五四”时期文学研究会的“人生派”小说基础上开展起来的,从原来的以张扬个性为主改变为以全景式地反映正在发生的社会现实为主,成为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1)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zhangbing32159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4-07-27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