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化.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化.doc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化
农村留守儿童是社会转型期岀现并将长期存在的社会群体,是最需 要关注的特殊儿童群体之一。家庭是儿童早期社会化最重要的场所,家庭 环境对儿童的心理发展有最重要的影响。孩子出生后面对的首位学****对象 就是父母,可以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和指导者,和谐、友爱的家庭 环境是儿童早期社会化最理想、最自然的环境。而在留守儿童的社会化过 程中,却存在着父母双方或单方缺位的问题。
一、文献梳理
虽然学界对留守儿童现象的研究结论不尽相同,但这些研究都指出了 家庭功能弱化对留守儿童性格、价值观形成的严重影响。其缺陷主要体现 在个人性格、生活技能、人生目标、社会交往以及社会规则的****得上。
学者肖富群认为留守儿童欠缺与同辈群体和亲戚间的交往;家庭结构 观念松散,亲子关系淡化;孤独感较强;缺乏合群性。王秋香认为,留守 儿童群体出现感情淡漠,学业不佳,劳动****惯缺乏,人生观、价值观偏离, 人格不健全等普遍表征。陈慎辉则认为,农村留守儿童与其他儿童人际交 往、生活学****态度、心理素质等各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可见留守儿童自身 特点的形成与家庭因素密切相关,要解决、改善这些问题应从孩子的生活 环境入手才行。
进一步分析这些文献会发现,为了研究留守儿童的社会化发展,大多 学者采用调查和个案研究,观察和理论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本论文会侧重
后两者。
二、理论探索
社会化,即人们在参与社会活动中,日渐形成的性格特征和****惯。儿 童与他人相处,逐步由生物人向社会人转变,不断学****和增长知识,以适 应社会生活。此间,儿童若在父母的教导和指引下成长,其行为则能不断 健全、完善地发展;若丧失父母的教导和指引,则有可能畸形发展,养成 不健康的行为****惯。
儿童社会化的科学研究起始于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著名儿 童心理学家皮亚杰将儿童认知发展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即:感觉运动阶段 (0—2岁)、前操作阶段(2-7岁)、具体操作阶段(7-11岁)和正式操 作阶段(11—12岁以后)。每个阶段的社会化进程主要是在家里进行的, 可见家庭对儿童社会化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环境,父母是最早、最基本 的执行者。
60年代后,以班杜拉为代表的心理学家将儿童社会化研究以环境、影 响因素、问题、对策等结合热点进行研究,将儿童社会化研究推向了新阶 段。班杜拉通过研究发现:儿童在社会化发展中积累的知识、经验以及行 为****惯大多是在模仿他人中形成的,而在儿童成长的早期阶段,父母是首 要的学****模仿对象,父母在儿童社会化发展中有着权威的导向、指引作 用。
由于社会包括众多方面,社会化的内容也就非常广泛。主要包括:(1) 形成个性和自我。(2)获得文化价值与社会规范。(3)使个人追求的目标 与社会的要求相一致。(4)掌握个人取得社会成员资格和追求目标所必需 的技能。(5)学会认同身份和在每一场合下自己所处的角色。研究者们往
往根据研究的需求,对社会化各维度有所取舍地进行研究,本文根据个体 社会化的内容和儿童社会化的特点,在参照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生活能 力、行为规范、心理发展三个方面分析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化成果以及出 现的一些问题。
三、分析讨论
儿童的成长环境有好有坏,家庭成员缺失是不良家庭的一大症结,而 留守儿童就是在父母不在身边这样的不良家庭环境下成长。好一点的孩 子,能自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化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蓝天
  • 文件大小86 KB
  • 时间2021-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