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科学技术哲学:导论..ppt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3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自然哲学与科学技术概论
主讲教师:王延锋
******@
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系
第一讲 导论
学科的来源、演变、意义及主要内容
一、学科的来源及演变
马克思、恩格斯对辩证唯物论的思考与拓展: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共产党宣言》及《资本论》等著作,阐述了人类社会历史以及人类思维发展的辩证法--辩证的历史唯物主义,但未来得及系统地考察自然界及自然科学领域的哲学问题--自然辩证法。
马克思、恩格斯对科学技术的重视:
马克思:科学技术“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的力量”,“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公开展示”,“科学是一种生产力”。
一、学科的来源及演变
恩格斯:“马克思和我,可以说是把自觉的辩证法从德国唯心主义哲学中拯救出来并用于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惟一的人。可是要确立辩证的同时又是唯物主义的自然观,需要具备数学和自然科学的知识。”
马克思、恩格斯对科学技术的关注和研究:
马克思的《数学手稿》对微积分等数学问题作了哲学上的探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对近代工业革命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推动产业革命及社会发展、阶级分化与历史进步等的分析;
一、学科的来源及演变
恩格斯: 花了近二十年时间学****和了解自然科学各方面的进展,在《自然辩证法》和《反杜林论》等将马克思的辩证唯物论应用到自然界及科学技术领域。
其中《自然辩证法》系统地探讨了自然及自然科学领域的辩证关系,奠定了这一学科的基础,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之下,各门具体科学之上的哲学学科;尤其注重探讨自然与科学技术的哲学及方法论问题。
一、学科的来源及演变
《自然辩证法》在苏联和中国等的传播和影响:
1925年《自然辩证法》以德、俄两种文字对照在苏联出版;随后1929年出版了中文、日文版;1939年有英文版;
1932年日本在“唯物论研究会”内专门设立研究自然辩证法的研究机构;
1936年哲学家艾思奇等在上海发起成立自然科学研究会,成为中国研究自然辩证法的团体。
1950年代以来在新中国广泛传播。
二、为何开设自然辩证法课程?
1, 历史因素:五十年代的“统战” 需要
在知识分子思想改造中,如何使搞理工科的知识分子(尤其高级知识分子)自觉地统一到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立场上来;
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手稿正好是十分适合的应急教材-“自然辩证法”名称的来源。
恢复高考后,认识到自然辩证法对理工科专业的意义-尤其科学方法论、科学技术观等(1977年底在于光远、周培源、钱三强、钱学森、李倡等著名学者的呼吁下,在高校普遍开设);
八十年代以来跟国际接轨,以及学科发展的需要-“科学技术哲学”、“工程技术哲学”。
二、为何开设自然辩证法课程?
2, 现实需要:当代文化教育的局限
1)传统的过早文理分科导致的知识结构不全面
在中国:近年对取消文理分科的争论:
建筑学家梁思成:“理工要与人文结合”,只懂得工程而缺少人文修养的人只能算“半个人”,“半个人”想对科学真正地深入研究是不可能的。
中科院院士杨叔子:现在文理分科更细,学工的不懂理,更不懂文,学机械的不懂电气,学制造的不动汽车,培养出来的已经是1/4人,甚至是1/8人。
二、为何开设自然辩证法课程?
在西方:两种文化的分裂与歧视由来已久
《两种文化》(1959年,剑桥):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分裂与歧视;
柯林武德的《自然的观念》:
“十九世纪逐渐形成了一种风气,把自然科学家和哲学家分离成两个专业团体,相互之间对对方的工作知之甚少,并缺乏谅解。这是一种很坏的倾向,它对双方都有害,并且双方都十分渴望看到它的终结,在已经造成的互不理解的鸿沟上架起一座桥梁。”
二、为何开设自然辩证法课程?
“科学史”、“科学技术哲学”与“科学文化”研究等作为沟通两者的一种“桥梁”作用在国际上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
国内近年对通识教育的呼吁越来越强烈(钱学森学长:为什么我们新中国的大学培养不出世界一流的大师级人才)。
上海交通大学近年的通识教育改革(打破学科界限,尽力培养基础宽厚的通识型人才)。

科学技术哲学:导论.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aena45
  • 文件大小3.16 MB
  • 时间2021-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