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道德经的启示(1).doc.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2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德经的启示智亲前言因为健康的原因, 我曾经误入过***。当我第一次拜读到了老子《道德经》的时候, 非常地震惊,因为老子把世上误入邪教的人的心态、言行、表现都活生生地描写了出来。所以, 我一头钻进了《道德经》里研读, 发现老子在《道德经》中大部分也针对邪教***讲呢。老子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从《道德经》经文中我们可以看到老子犀利的笔锋, 直指各类事物的中心和关键要害处。文章用词非常简洁、比喻相当巧妙得当, 内涵及其深奥, 中心思想十分明确。八十一篇文章都环绕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两个主题来讲的。老子把什么叫道,宇宙的起源和其变化发展的规律;生命的来源和意义都告诉了人们。引导了人们怎样正确认识宇宙以及宇宙的法则、认识生命、认识自己、认识客观事物以及事物产生、变化和发展的规律。同时也为人们指出了怎样才能做好一个真正的人, 以及做一个符合大道要求的善良人的言行举止和行为标准。并且在大道考验人们的时候, 指导人们应该怎么做才对, 怎样做才能通过考验, 怎样做才能够有生的希望、光明的前途。我所理解的《道德经》确实与众不同, 并不是我特别聪明, 是因为我是老子笔下的人, 老子的话讲到了我的心坎里。现在我把我的《道德经的启示》介绍给人们, 是希望能够与学****道德经》的人们一起共勉。近代世界上出现了些邪教, 这是大道利用邪教在考验人们。邪教就是一场特殊的考试。《道德经》就是考试指南。答案也在《道德经》中。所以, 我殷切地希望那些误入各类邪教的人们在读了《道德经的启示》后能够早日猛然觉醒, 赶快跳出泥潭, 走出考场, 才能获得新生,才能希望成为一个真正觉悟了的人,一个名副其实的觉者。第三章原文: 不尚贤, 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 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而已,则无不治矣。理解: 不盲目地崇尚心中所崇拜的偶像, 比如所谓“有特异功能的高人”, 或者自我吹嘘的“圣人”, 或者明星和歌星, 等等, 诸如之类的“星”。现代青年人也千万不要耗费时间和精力去当“粉丝”、“追星族”,这样可以使民众保持理智,不丧失自我,并且互相尊重不起纷争。不珍爱难得之财物, 可以使民众不去偷盗; 不鼓吹虚无缥缈、不切实际、不着边际的诸如所谓“上天堂”之类的谎言,可以使民众内心不惑乱。所以圣人治理天下是关心民众的温饱, 教导民众内心朴实真诚, 使他们心里无妄念。采取各种措施强壮民众的体魄, 教导民众处世低调谦恭、待人随和忍让, 削弱他们之间的相互争斗意识, 常常使民众没有任何幻想、知足常乐, 使有才智的人不敢轻举妄动。凡是一切都按照物质世界变化发展的客观规律去做,就一切都能够治理,一切都能够做成功。“无为”和“顺其自然”的意思是一样的,是大道的法则,就是要求人们一切都要按照物质世界变化发展的客观规律去做、去努力。并不是象有些人理解成了“听天由命”、“什么也不用做”的意思了。按照无为的原则去做,也就是顺其自然,顺应历史潮流紧跟形势走, 天下则太平! “历史潮流”就是社会在按照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向前进的动向。注释: 不见可欲:没有科学依据的虚无缥缈、不切实际、不着边际的幻想。虚其心:内心纯朴少妄念。弱其志:没有幻想。-------------------------------------------------------------------------------- 第五章原文: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理解: 如果天地没有了大爱之心就会把万物当作草扎成的雏狗来对待;如果圣人也没有了大爱之心也会把众生当作草扎成的雏狗来对待。天地之间犹如两头开口的风箱, 无形物质空虚而永不穷尽, 越鼓动则越多。所以言语越多越说不清楚, 不如保持中立不说。也就是说在没有搞清楚事物的真实本质之前, 不要轻易盲目地表态,以免陷入迷信的误区。老子告诉我们:大道是无所不能的,她也会运用艰辛、曲折和磨难,甚至利用灾难、邪教来考验和锤炼宇宙中的万物众生, 在考验面前应当保持冷静理智的头脑, 不要感情用事, 不要冲动,更不要走极端。注释: 橐龠( tuo yue ) :指古代两头开口的风箱。第十四章原文: 视之不见,名曰微﹔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夷。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谬, 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也,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谓道纪。理解: 看见了当做没看见叫做微妙;听见了当做没听见叫做稀少;揣在手里满不在乎叫做平安。这三者不可深入探索研究, 因此都归在道里了。这一段是老子在指导人们

道德经的启示(1).doc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