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中医内科学消渴.ppt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9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七章 气血津液病证
第四节 消渴
整理课件
1
【目的要求】
熟悉消渴的概念及临床特征。
熟悉消渴的主要病因、病机。
熟悉消渴的诊断要点,与相关病证的鉴别。
熟悉消渴的辨证要点。
掌握消渴的治疗原则及辨证论治。
了解消渴的并发症和预防调护。
整理课件
2
【概述】
1、定义:
消渴指以多饮、多食、多尿、或伴体重减轻甚至消瘦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症。
临床特征:“三多一少”。
古代亦称“消瘅”、“肺消”、“膈消”、“消中”等
瘅[dān] 1. 由劳累造成的病。瘅,痨病也。从疒,单声。—《说文》 2. 憎恨:彰善~恶。
3. 古同“疸”,黄疸病。 中医指热症:脾~。火~(即“丹毒”)。
整理课件
3
2、历史沿革:
《内经》:首载消渴之名,认为消渴是由五脏虚弱,过食肥甘,情志失调引起的,而内热是其主要病机。
《灵枢·五变》: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
《灵枢·本脏》:
心脆则善病消瘅热中,肺脆则善病消瘅易伤
肝脆则善病消瘅易伤,脾脆则善病消瘅易伤
肾脆则善病消瘅易伤
,遗传因素
,后天失养而至衰弱时,可导致消渴病发生或加重

整理课件
4
2、历史沿革:
《内经》:首载消渴之名,认为消渴是由五脏虚弱,过食肥甘,情志失调引起的,而内热是其主要病机。
《素问·奇病论篇》:“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治之以兰,除陈气也。”
长期过食肥甘厚味会导致脾之运化转输功能受损,水谷精微变成湿浊之气,进一步困脾使之更损,湿浊之气郁而化热,久而转为消渴
运用佩兰等辛香燥湿之品,袪除体内淤积的陈腐秽浊之气,使脾能运化,水谷精微得以转输、布散,五脏六腑得以受津滋润
整理课件
5
2、历史沿革:
《内经》:首载消渴之名,认为消渴是由五脏虚弱,过食肥甘,情志失调引起的,而内热是其主要病机。
《灵枢·五变》:“其心刚,刚则多怒,怒则气上逆,胸中蓄积,血气逆留,髋皮充肌,血脉不行,转而为热,热则消肌肤,故名消瘅。”
肝主疏泄调理气机、喜条达,若长期过度的精神刺激,七情内伤使气机逆乱,影响肝主疏泄之功能,肝郁而气滞,气滞而血瘀,郁瘀而化火,热消成疾
整理课件
6
《外台秘要·消渴消中门》:最先记载消渴尿甜的发现,对消渴的临床特点作了明确的论述。
引《古今录验方》:“渴而饮水多,……小便数,无脂似麸片甜者,皆是消渴病也。”
引祠部李郎中云:“消渴者,……每发即小便至甜”,服药后,“得小便咸若如常”。
整理课件
7
《金匮要略·消渴小便利淋病脉证治》:立专篇加以论述,并最早提出治疗方药。
“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
“趺阳脉数,胃中有热,即消谷引食,大便必坚,小便即数。”
“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整理课件
8
《诸病源候论·消渴候》:初步认识到体育疗法对治疗消渴的意义,并对其并发症有所论述。
“先行一百二百步,多者千步,然后食之。”
健康教育、运动、饮食三者结合预防和治疗糖尿病
思想超前,超强的洞察力
整理课件
9
隋、唐、宋提出后期变证:
《诸病源论》“其病变多发痈疽。”
《圣济总录》“消渴者……久不治,变为痈疽。”
《河间六书》“可变为雀盲和内障。”
《儒门事亲》“夫消渴者,多系聋盲、疮癣、痤疿之类”或“肺痿劳嗽”。
《外台秘要》:“渴而饮水多,小便数,……甜者,皆是消渴病也。”又说;“每发即小便至甜”;“焦枯消瘦”。
整理课件
10

中医内科学消渴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相惜
  • 文件大小6.70 MB
  • 时间2021-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