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过程检测技术与仪表课程设计.doc


文档分类:汽车/机械/制造 | 页数:约1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课 程 设 计 报 告
学生姓名:
学 号:
学 院:
自动化工程学院
班 级:
题 目:
过程检测技术与仪表
指导教师: 职称:

指导教师: 职称:
2013年 7月 12日
目录
第一章 课题意义 1
第二章 设计任务 2
第三章 污垢测量方法与原理 3
污垢测量方法 3
3
第四章 仪表种类选择和依据 5
5
6
6
6
7
注意事项和误差分析 7
7
8
9
注意事项和误差分析 9
9
10
注意事项与误差分析 10
11
11
第五章 心得体会 13
参考文献 13

第一章 课题意义
换热设备污垢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能量、质量和动量传递的物理化学过程,污垢的存在给广泛应用于各工业企业的换热设备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因而污垢问题成为传热学界和工业界十分关注而又至今未能解决的难题之一。
20世纪70年代,特别是80年代后期以来的能源危机,伴随着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Somerscales所抱怨的“污垢研究一直没能得到足够关注”的状况开始有所转变。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污垢研究在其他相关学科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应用技术飞速发展的推动下,借助国际合作研究的良好氛围,在预测、监测和对策三个发展方向上都蓬勃开展起来。
近10年来,基于污垢形成机理认识的逐步深入,污垢的预测和模拟都取得了明显进展。然而换热设备污垢形成的影响因素众多,是在动量、能量、质量传递以及生物活动同时存在的多相、多组分流动过程中进行的,其理论基础除传热传质学外,还涉及到化学动力学、流体力学、胶体化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微生物学、非线性科学以及表面科学等相关学科,是一个典型的多学科交叉的高度复杂问题,因而对其机理的清晰理解和准确把握仍是一项极为艰巨的任务。在20世纪80年代中Epstein曾以矩阵形式对污垢形成过程的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作了形象的概括,指出了发展趋势;Pinhero则比较了当时已有的各预测模型,找出其共同点,为建立一个通用模型做了十分有意义的工作;而且,Melo也对这期间的进展做了出色的概括和评述。虽然已取得的成就令人欣慰,但现离预期目标仍然相当遥远!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寻求对污垢形成机理的理解,定量预测污垢增长率,为换热设备的设计者和运行人员提供一个可信而适用的预测模型的努力仍然历艰而弥坚,涌现出了不少有意义的成果。
污垢形成的五个阶段(起始,输运,附着,老化,剥蚀)中,输运、附着、剥蚀相对研究得比较深入。
单类污垢简单可分成以下几种类型:腐蚀污垢与混合污垢、析晶污垢、颗粒污垢、化学反应污垢、生物污垢、凝固污垢等。
第二章 设计任务
该实验装置上,需要检测和控制的参数主要有:
1、温度:包括实验管流体进口(20~40℃)、出口温度(20~80 ℃)、实验管壁温(20~80 ℃)以及水浴温度(20~80 ℃)
2、水位:补水箱上位安装,距地面2m,其水位要求测量并控制,以适应不同流速的需要,水位变动范围200mm~500mm
3、流量:实验管内流体流量需要测量,管径Φ25mm,~4m3/h
4、差压:由于结垢导致管内流动阻力增大,需要测量流动压降,范围为0~50mm水柱
1
2
5
8
3
4
6
7
9
10
11
12
220V

1-恒温槽体;2-试验管段;3-试验管入口压力;4-管段入口温度测点;5-管壁温度测点;6-管段出口温度测点;7-试验管出口压力;8-流量测量;9-集水箱;10-循环水泵;11、补水箱;12-电加热
图2-1实验装置图
第三章 污垢测量方法与原理
污垢测量方法
按对沉积物的监测手段分有:热学法和非传热量的污垢监测法。
热学法中又可分为热阻表示法和温差表示法两种;非传热量的污垢监测法又有直接称重法、厚度测量法、压降测量法、放射性技术、时间推移电影法、显微照相法、电解法和化学法。这些监测方法中,对换热设备而言,最直接而且与换热设备性能联系最密切的莫过于热学法。这里简单介绍污垢监测的热学法中的污垢热阻法。
表示换热

过程检测技术与仪表课程设计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bodkd
  • 文件大小319 KB
  • 时间2021-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