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窦娥冤》与《汉宫秋》.docx


文档分类:法律/法学 | 页数:约1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摘要:由于《窦娥冤》与《汉宫秋》对母题原型进行了不同的继承和创新,以及作 者自身价值取向的迥异,从而导致了两剧作不同的悲剧意蕴。通过《窦娥冤》与《汉宫秋》 二者的比较探究,认识到我国古典悲剧意蕴并非只是悲苦的凝结,而是现实历史生活中个 体命运、情感、生活等众多思想因子在传统文化背景以及传统美学情景中交融而成的典型。 因此得出:我国古典悲剧具有多层面、全方位的文化视角,其悲剧意蕴突现了我国传统文 化中的显著特色和独特的价值取向。
关键词: 悲剧意蕴 母题原型 视角 价值取向
目录
一、《窦娥冤》与《汉宫秋》两剧母题原型的比较 错
误!未定义书签。
(一)《窦娥冤》与《汉宫秋》母题原型的追溯和演变 错
误!未定义书签。
(二)《窦娥冤》与《汉宫秋》母题原型的继承和创新 3
二、关汉卿、马致远创作价值取向的异同 5
三、《窦娥冤》与《汉宫秋》悲剧意蕴的比较 7
(一)在对母题继承的基础上所产生的不同悲剧意蕴 7
(二)在对母题原型创新的基础上所产生的不同悲剧意蕴 8
(三)在各自不同的价值取向的基础上所产生的不同悲剧意蕴 9
《窦娥冤》 与《汉宫秋》 作为元杂剧悲剧艺术的典型代表, 具有各自鲜明的艺术特色,
但同时又有相同的特点。它们的不同之处在于各自代表了我国悲剧艺术发展的不同倾向,
而相同特点则表示着我国古代悲剧视角从元杂剧开始由现实世界转向人性层面,而悲剧意
识也由人与社会的矛盾冲突转向关注个体命运的悲剧形态。这一转变使我国的悲剧精神同
西方悲剧精神有了极大的不谋而合之处,而这种不谋而合的产生也为我国悲剧艺术的发展
指明了方向奠定了基础。
一、 《窦娥冤》与《汉宫秋》两剧母题原型的比较
( 一 ) 《窦娥冤》与《汉宫秋》母题原型的追溯和演变
.在西汉刘安撰的《淮南子・览冥训》中记载了这样一个古老的传说,原文是:庶 女叫天,雷电下击,景公台陨,肢体伤折,海水大出。
随后在《昭明文选》载梁江淹《识建平王上书》中又引用上典,有“庶女告天,振风
袭于齐台”之句。而该文的唐代李善注中引用《淮南子》许慎的注又使我们看到了庶女故
事更为具体的记载:庶女,齐之少寡,无子养姑,姑无男有女,女利母财而杀母,以诬告
寡妇,妇不能自解,故冤告天。
这段记载和后来的“东海孝妇”的故事有极大的相似之处。都是小姑子诬杀寡嫂,引
起上天变异。在《淮南子》之后,庶女故事演化成东海孝妇的故事。故可以推断窦娥故事
的萌芽早在先秦就已经产生。
东海孝妇的传说出自《汉书于定国传》 。这段传说和《淮南子》许慎注中的庶女传说
相比,具有明显的血缘关系。 “庶女”是孝妇的原型, “孝妇”是由庶女蜕变而来,但孝妇
身上少了庶女原本的思想锋芒和反抗精神,它强调了孝妇之孝,于公之德,从而使这个传
说符合了当时的封建礼教,使它在封建社会畅行无阻,广为流传!但原来庶女故事的基本
情节,还是无法涂改的,它仍然保留了原来传说的人道主义精神。
到六朝、唐、宋,孝妇故事又一次得到了深化。血飞白练的情节在此期间得以出现。
晋干宝的《搜神记》所记的“周青事”中:长老传云:孝妇名周青,青将死,车载十支竹
竿,以悬五幡,立誓于众曰: “青若有罪,愿杀,血当顺下;青若枉死,血当逆流。”既
行刑已,其血青黄,缘青幡而上标,又缘幡而下云。
这与窦娥临刑前所说: “我不要半星热血红尘洒,都只在八尺旗枪素练悬”的情节基
本一致。
孝妇登上历史舞台始于元代,在王实甫《于公高门》一本,似以于公为主谱“东海孝
妇”之事,而后关汉卿的《窦娥冤》则把传说与现实结合起来写成一部中国传统伦理文化
中“孝”的悲剧。
关汉卿以犀利的眼光洞悉到悲剧发生的社会因素,把它从民间故事传说的位置上提高
到一个广阔的现实社会视角层面来重构其悲剧意蕴,从这一点来讲关汉卿对原型母题既有
意旨的升华,又有价值、视角层面的提高。
. 《汉宫秋》的母题原型是昭君出塞的故事。昭君出塞的故事流传已久,关于这个故
事的记载,最早见于《汉书》中的《元帝纪》和《匈奴传》 。
竟宁元年,……匈奴呼韩单于来朝。……诏曰:赐单于待诏掖庭王婿为於氏。 (《元
帝纪》 )
单于自言愿婿汉氏以自亲,元帝以后宫良家子王婿享昭君赐单于。……王昭君字宁胡
於氏,生一男……二女……。(《匈奴传》)
这两则记载表明:昭君是良家子,身份是“待诏” ,在呼韩邪主动入朝求婚的情况下
由汉元帝赐给呼韩邪,她在匈奴生了一男二女。昭君和亲的故事由此而来。
晋宋之际,文人学士记叙和咏叹昭君出塞故事的文学作品纷纷问世,影响较大的有葛
洪编的《西京杂记》里的小说《王昭君》 。在这一作品中首次出现毛延寿作画索贿的情节:
宫人皆贿画士,多者十万,少者亦不减五万

《窦娥冤》与《汉宫秋》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2072510724
  • 文件大小23 KB
  • 时间2021-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