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高等职业教育“文工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价值认识.docx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高等职业教育“文工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价值认识: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思路
[模版仅供参考,切勿通篇使用]
    摘 要:高等职业教育“文工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所具有的普通性、变通性、融通性、潜通性特征,反映了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成为了高等职业教育培养“技巧的人”、“智慧的人”、“道德的人”的重要载体。既为高等职业教育“高素质”人才培养特色的形成提供了更好的教育环境,也为高等职业教育“高技能”人才培养特色的形成提供了更大的教育空间,折射出高等职业教育“文工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价值所在。
  关键词:高职教育;“文工融合”;培养模式;价值认识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xx)24-0068-02
  一、“文工融合”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内涵
  高等职业教育“文工交融”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特征表现为:第一,普通性特点。学生能牢固掌握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基础知识,某一类职业岗位共同的专业理论知识,专门的技术训练,以及为掌握高新技术奠定坚实的文化知识基础。第二,变通性特点。学生能“以一技之长为主、兼顾多种能力”,既掌握一类职业岗位共同的专业理论,又能在此基础上,在相近职业岗位范围内发生能力迁移,实现上岗不需要过渡期,转岗亦不需要过多的再培训。第三,融通性特点。学生既具备职业领域的方法和能力,又具有社会活动能力,并能将这两种能力运用自如。第四,潜通性特点。学生应具备今后多次创业和广泛就业的潜在素质,包括创新精神、良好的个性品质、善于学****以及广泛的兴趣和爱好。从现实情况来看,一个人的职业角色的变换,得益于每个人的潜在资质和潜通基础。因此,“文工交融”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是适应学生个体发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适应人才市场变化需要的必由之路。
  二、“文工融合”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反映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
  纵观世界教育发展史,高等教育经历了由以人文教育为主,到以科学教育为主,再到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的发展趋势。中世纪的高校人文学科占主导地位,17—18世纪先后发生的科学革命、资产阶级政治革命和工业革命,使许多自然科学从原来的人文社会科学中分离出来并不断分化,以分科的自然科学为主的实科教育、专业教育在高校中逐步占据主导地位,人文社会科学教育日渐衰微。20世纪中叶以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创伤和伴随科学技术发展而出现的一系列社会问题、环境问题、科学伦理问题,引起人们对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严重失衡的深刻反思。许多高校把复兴人文教育、推进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作为教育改革的目标。
  1984年,美国人文学科促进会发表了震撼美国教育界的《挽救我们的精神遗产—高等教育人文学科报告书》,对人文教育的失落表示了极大关注,呼吁高校教育要加强人文素质培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规定:主修理工科的学生必须选修占学位课程20%的人文类课程,主修文科的学生必须选修课占学位课程%的自然科学课程。他们的目标是“要在艺术、文学、社会科学与工程技术这两大领域中架起一座桥梁”,使所有的学生都“了解文化传统,懂得人的价值”。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从1972年起,先后发表报告,呼唤教育培养学生不仅要“学会生存”,也要“学会关心”。促进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已经成为当今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潮流。
  三、“文工

高等职业教育“文工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价值认识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mkjafow
  • 文件大小80 KB
  • 时间2021-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