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浅谈剑川白族洞经音乐的特点及保护.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浅谈剑川白族洞经音乐的特点及保护
 
   
 
 
 
 
 
 
 
     
 
 
 
 
 
摘要:剑川历史悠久,民族民间音乐丰富多彩,素有“文献名邦”之称。2007年9月,云南省首届“石[]宝山杯”洞经音乐邀请赛在茶马古道重镇剑川举办,风格独特,格调优雅,底蕴深厚,清美含蓄的旋律裹挟着数百年历史烟云,逶迤飘逸而来,把历史文化蕴藏深厚的剑川浸染得更迷人。剑川代表队不负众望,在云南省首届“石宝山杯”洞经音乐邀请赛中夺取了金奖。
关键词:剑川;白族;洞经非遗音乐
一、剑川洞经音乐的历史沿革及特点
明代笔记体《三迤随笔》载:“至元末(±1290年),邑人(大理)陈玄子又立三洞玄说,以乐授教,谈演三洞,炽檀钧音,以音教化。”“延佑初(1314年后)一代宗师陈玄亮演道立说,以五音传道谈演九玄三洞元始教化。士大夫争****之。至此,新学萌源,名曰‘谈经’。”“谈经”一词为汉字记音,白语则称“汤间”,“汤间”一词已走进百姓心里几百载矣。据文献判断,流传在大理白族地区的洞经音乐历史悠久。谈演洞经,是云南最早的洞经会组织,后逐渐传播至全省各地。这对剑川洞经音乐的产生发展起到深远的影响和积极的推动作用。
%,堪称白族文化的聚宝盆。洞经音乐兼收并畜,即吸收了中原地区各种民间音乐形式,又与浓郁的白族音乐相融合,形成集吹、拉、弹、打、唱于一体的民间艺术形式,具有鲜明的地方民族特色:
、古朴典雅的剑川洞经古乐可与江南丝竹乐媲美,深受专家、学者的喜爱。剑川洞经音乐目前尚存70多首,根据演奏先后顺序经文可分上、中、下三卷。因祭拜、崇尚的内容不同,剑川洞经音乐有:孔洞、文昌洞、武帝洞、魁星洞、观音洞、抱恩洞等,但有些曲调至今已失传。
。白语有六到八个声(汉语仅有四个声调),艺人在演唱、演奏时,音阶调式、乐曲结构、节拍节奏、词谱都受白语特点的影响,曲牌、曲调颇具民族性,独具魅力。
、各民族艺术形式兼收并蓄使洞经音乐内容较为丰富多彩。据考证,洞经音乐吸收了南诏大理国时期的宫廷音乐,富有古色古香的韵味;还吸收了白族吹打乐、唢呐乐曲、民歌小调等音乐形式,大大增强了洞经音乐的表现力,如《义督古词》,
“义督”是南诏和元初时剑川的别称,以“义督”为乐曲,显然来自古老的南诏大理国音乐。
“石宝山杯”洞经音乐邀请赛中,剑川洞经演奏出色,尤其是打击乐方面得到此次邀请赛的评委、专家吴学源等的肯定。剑川洞经演奏乐器分文场和武场,文场乐器分大乐、细乐,大乐为唢呐;细乐为竹笛、二胡、三弦、哑胡、芦管、琵琶等;武场乐器又称打击乐器有鼓、锣、铙、钹、木鱼、鸳鸯锣等。剑川打击乐与经文奏、唱之间的配合,融洽得丝丝入扣,自成体系,自成风格,却不同于滇戏、花灯、狮灯龙灯、川戏等的打击乐。
二、洞经音乐的保护和发展
剑川交通较遍避闭塞,不少从中原传入的洞经音乐在内地早已失传,但在剑川却长期保存下来而不失原汁原味,有些曲目堪称中国古代音乐活化石。然这一“中华奇葩”在现代化大潮中日渐沉寂,面临生存的危险,扭转这一困境应亟待解决好保护、继承的问题,应着手做好下面一些工作:

浅谈剑川白族洞经音乐的特点及保护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科技星球
  • 文件大小128 KB
  • 时间2021-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