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中外建筑史第11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建筑思潮与建筑活动.ppt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5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11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
建筑思潮与建筑活动
本章学****要点




战后各国建筑概况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的发展不论在经济上还是建筑上步伐都是很大的,建筑材料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带动了建筑业的发展,同时也为建筑思想的活跃开阔了空间。
战后各国建筑活动
1.西欧各国
战后初期的恢复阶段,是以重建被战争破坏的城镇开始的。许多国家开始着手各城市的规划及设计工作,在这方面,尤以英国与荷兰做得比较出色。
巴黎,为限制城市无限的膨胀,在巴黎四郊建设了5个卫星城镇,目前都己形成相当的规模。如在巴黎西郊的拉得方斯卫星城,该城从1958年开始到1964年完成规划,新的城市面貌建筑风格同巴黎老区截然不同,它有最先进的技术设施,高层和超高层建筑林立,全城有完善的交通组织系统,整个城市分区明确,井然有序。在建筑设计方面,战后“现代建筑”派取代了学院派成为法国的主要风格。
巴黎拉得方斯大拱门
拉得方斯建筑群
战后德国首先着手住宅建筑。建筑设计以现代建筑为主要潮流,受现代建筑师巴特宁、夏隆等一些人的影响,前西德的建筑趋向现代化,出现了不少具有国际水平的现代建筑。如在柏林的爱乐音乐厅,设计人夏隆,在斯图加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公寓(设计人夏隆),西柏林国际会议大厦。
柏林爱乐音乐厅
意大利的战后重建也是从住宅建筑入手的,住宅以多层为主,60年代以前的住宅以解困为主,70年代以后,住宅建设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意大利还是较早发展高层建筑的国家,在50年代就已出现了高层建筑,如1958年建成的皮瑞利大厦,因其结构体系的特殊而享有盛名。1957年建成的罗马小体育馆,其网格穹窿薄壳屋顶也是享誉国际的杰作。
罗马小体育馆
2.美国
由于没有受到战争的损失,美国在居住建筑方面可以有选择地对多种建筑类型进行探索。居住建筑中有低、多、高层多种层数;住宅按标准有低标准的活动房屋,也有豪华的别墅花园。随着私人轿车的普及,美国的郊区住宅建筑在60年代极为兴旺,这样可以解决城市中心过度拥挤环境污染的现状。美国的卫星城镇并不是为了控制人口膨胀、合理分布工业而设,它是为了满足富裕阶层消闲舒适生活而建设的。如位于华盛顿市以南29km的雷士顿新城。
发展高层建筑是美国战后建筑的一大特征。
雷士顿城中心平面
美国的建筑发展和建筑设计的不断探索息息相关。早在19世纪70年代,美国就出现了芝加哥学派,并为美国的现代建筑奠定了基础。首先它突出了功能在建筑中的地位,探讨了新技术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为美国高层建筑的发展开辟了新纪元。一些建筑大师也对美国的现代建筑发展有很大影响。如赖特、密斯、格罗披乌斯等都在美国大学任教,或在美国从事建筑设计。法国的勒·柯布西耶、芬兰的阿尔托和瑞士的吉迪安等也经常到美国讲学。70年代以后,美国的建筑思潮已转入到多元化时期,尤以后现代主义建筑在美国的影响最大,后又流行折衷主义思潮。
3.日本
二战后,日本首要解决的问题便是住房间题,当时的日本缺房户达420万户。在1945年战争结束后,日本政府便立即着手建造简易住宅30万户,以应急用。此后的10年间,住宅建设速度不快,直到1955年才开始了大规律的建设。
为了纪念死难者和制止战争,1949年由丹下健三设计纪念碹门和两层楼纪念馆。1954年恢复日中友好后,在藤泽市建造了中国作曲家聂耳的纪念碑,设计者是山口文象,纪念碑造型平稳,象征着作曲家与人民溶于一体。

中外建筑史第11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建筑思潮与建筑活动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rovend
  • 文件大小2.85 MB
  • 时间2021-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