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论《钟鼓楼》的历史和人生观照.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1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论《钟鼓楼》的历史和人生观照
  摘 要: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钟鼓楼》是刘心武的代表作,小说以老北京小市民一家的结婚故事为主要叙事对象,衍生出四合院里发生的社会底层人民的故事。《钟鼓楼》反映了刘心武对社会历史与人生的思考,体现了时代背景下的历史与人生关怀,《钟鼓楼》站在历史哲学的高度进行审视,力图把握时代发展过程中的“变”与“不变”,同时通过一系列有代表性的小人物形象衬托民族的历史,透过人们的生活状态观照社会现实。
  关键词:钟鼓楼 历史 人生 观照
  刘心武的小说从来就不缺乏文化意识,当然,他所要表达的并不是纯粹意义上的文化,他要表现的是与时代、社会、人生相关的种种关怀,这从《班主任》中也可以窥见。《钟鼓楼》是以传统的老北京四合院作为背景来衬托的,四合院本身就有一种历史寄托的哲学思考,再加上钟鼓楼脚下代代生活的老北京居民的底层社会生活,这就有了现世的考虑。小说对于钟鼓楼的描写微乎其微,只是注重描写薛大娘这一家人及其邻居围绕婚礼所展开的生活纠结和繁杂关系网络,通过这些复杂的生活状态表现历史的变迁和市井生活的悲欢。所以,小说并不是简单的生活描绘,作者试图站在新的历史哲学的高度审视现实之下的深刻内涵。但是,“不难看出,在这部小说里,作家虽仍钟情于对社会问题的探讨和揭示,但却更注重于从文化的角度对社会和人的研究,以至很难说作家究竟在小说里提出了多少社会问题,而只能说它起码涉及了社会和人的哪些方面。
”[1]
  一、历史观照
  历史意味着事实,而在对历史进行重新定位和审视的同时,历史本身即成为一个被分析的对象,但这并无碍于历史的真实性。《钟鼓楼》对于历史的定位停留在了1982年12月12日,所描绘的也不过是上午5时至下午5时之间的事,但就在这短短的一天之内,刘心武试图用错综的社会历史变化展现深刻的历史思考,反映老北京四合院内的历史变迁,再以人的悲欢离合表现民族心理的形成和几代人的命运纠葛。小说贯穿当代历史意识的努力非常明显,一切的故事虚构都是围绕历史的变化展开,将历史上升到哲学的高度,通过对小人物的平常描述来反映社会历史的巨大变化,但这种变化又和钟鼓楼的永恒构成了强烈的对比,从而使钟鼓楼又有了新的意蕴。
  (一)反映以四合院为中心的历史变迁
  《钟鼓楼》所描绘的景象都在社会历史的进程当中,小说中无数次提到了历史的变化给社会生活带来的影响,可以说,这种厚重的历史观本身就是历史,重视历史也是民族特征的表现。“北面高踞的鼓楼和南面屹立的景山,仿佛都在薄明中凝望着这里,它们也许在沉思:为什么这里的生活既有惊人的变迁,也有似乎是单调的重复?
”[2]刘心武自己也有意识地表现出他的这种思路,钟鼓楼脚下的四合院里人们的生活既有翻天覆地的惊人变化,同时也是有永恒不变的东西的。
  历史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人们的生活变化无疑非常自然,“单调的重复”则给这种自然加上了更浓厚的哲学性。变化是不可预测的,永恒也是不可预测的,虽然生活有重复的部分,但没有人会预测到生活还是会像以前一样重复。小说中对于市井生活变化的描述不在少数,比如对路喜纯进行介绍时提到:“要是在旧社会,路喜纯还不得穿着破衣烂衫,到垃圾堆拾煤核儿去吗?”[3]由此可见,历史的变化在小人物的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变化着的生活状态驱使人们如何与旧时代残留的东西进行抗争,抗争会起到一定效果,但旧事物的惯性是很强的,所以,旧事物、旧****惯对于现实世界的影响还是很深的,在对历史变迁的描绘中,刘心武还是十分注重社会永恒的一面。
  与其说历史的变化要求人们有历史眼光,不如说历史的不变性要求人们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所谓“历史的眼光”并不只是指要用变化的思维去思考问题,而且还是指对于变化和不变的事物,都要用冷静、沉着的态度去应对。在变与不变之间寻找平衡点,没有完全变化的,也不存在完全不变的,这就是刘心武所要传达给我们的深刻的历史哲学思维。在薛大娘给张秀藻喜糖的时候,薛大娘对她说:
“唉,过几年你还我们的时候,不得更高级呀!咱们先说在头里――到时候你就给这么点儿,我们还不干呢!”[4]这其中也蕴含着变与不变的道理,无论时代如何变化,喜糖总是要给的,但给的多少、质量好坏取决于时代发展与否。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在对近四十个人物的描述中都有体现,比如慕樱对于爱情的理解,她大胆地突破传统封建礼教的思维束缚,认为婚外爱情是完全合理的,爱情的内涵应该随着世界的丰富多彩而不断变化甚至扩大,这就显然是对历史的合情合理的反思和重新审读,她的文章发表之后被大部分读者认为是值得表扬的,这也正说明了刘心武的初衷和用意。其实,刘心武是站在历史的角度审视八十年代初的现实,很大程度上迎合了改革开放的潮流。
  在对人物的历史变迁描绘的同时,刘心武不忘对四合院的前世

论《钟鼓楼》的历史和人生观照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