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论人称代词“伊”的发展演变.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论人称代词“伊”的发展演变
  摘 要:先秦汉语中,“伊”主要指“伊尹”。魏晋时期开始充当第三人称代词。吕叔湘先生认为第三人称代词“伊”是来自于“所为伊人”的“伊”。本文通过对江南方言的第三人称代词“伊”的研究,认为魏晋时期的人称代词“伊”来自江南方言,而不是指示代词“伊”,并结合以往一些学者的研究,探讨分析第三人称代词“伊”的演变发展过程。
  关键词:伊 人称代词 江南方言 演变发展
  王力先生认为上古汉语中并没有真正的第三人称代词。“彼”“其”“之”“他”“伊”充当第三人称代词的作用。然而学者们对“彼”“其”“之”“他”的论述已有很多,但对“伊”的分析研究却相对较少。本文主要是从文献和方言的角度来探讨“伊”的演变和发展。
  一、第三人称代词“伊”的产生时间
  “伊”早在甲骨文中就已出现。在甲骨文中“伊”专指“伊尹”。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曰:“伊,殷?}人阿衡,尹治天下者。”而在已知先秦的文献中,“伊”大多专指“伊尹”,《尚书》中只有一例不是指“伊尹”,即“惟祖惟父,其伊恤朕躬”。此句中“其”做主语,“恤”是谓语,“伊”位于主谓之间,作语气助词。此外,“伊”的其它用法主要体现在《诗经》中。在《诗经》中,
“伊”共出现了43次,主要是做语气助词和指示代词。
  (1)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秦风?蒹葭》水》
  (2)心之忧矣,自诒伊戚。《诗经?小雅?小明》
  (3)矧伊人矣,不求友生。《诗经?小雅?伐木》
  例(1)“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毛诗正义》郑笺曰:“伊当作?,?犹是也。”例(2)“心之忧矣,自诒伊戚。”王引之《经传释词》卷三:“宣二年《左?鳌罚骸?自?rh。’《小明》云:‘自?r伊?h。’?x既同,明‘伊’有?x‘?’者。”以上例子中的“伊”是“?”。而“?犹是也”,“伊”等同于“是”。但是《诗经》中的指示代词“伊”在句子中只作定语,修饰名词中心语,不能独立的充当句子成分。因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指示代词。
  而魏晋时期,在《世说新语》中出现了“伊”做第三人称代词的用法。其例子如下:
  (4)伊必能克蜀。观其蒲博,不必得,则不为。《世说新语?雅量》
  (5)勿学汝兄,汝兄自不如伊。《世说新语?品藻》
  (6)羊邓是世婚,江家我顾伊,庾家伊顾我。《世说新语?方正》
  此时的“伊”不再只是位于名词中心语前作定语,而是可以独立的充当句子成分。它可以充当句子的主语,如例(4)、(6)。也可以充当宾语,如例(5)、(6)。当具有指示代词作用的
“伊”独立充当句子成分时,“伊”就具有了做第三人称代词的作用。自魏晋南北朝开始,“伊”开始作为第三人称代词使用,并活跃于隋唐时期,在宋代也十分盛行,并一直延续,直至民国时期才逐渐被第三人称代词“他”所取代。
  (7)?地伐渐不可耐,我为伊索得元家女。(《隋书》)
  (8)蝴蝶?海?晚春?r。阿?沙踝诺?黄衣,倚窗?W伊。(《蝴蝶儿》)
  (9)迫f?B逞殊芳,花品名中占得王。莫把?A城比?色,砑伊亡。(《牡丹》)
  因此,根据已有的文献资料可知,“伊”开始充当第三人称代词始于魏晋南北朝时期。
  二、第三人称代词“伊”的演变发展过程
  (一)指示代词“伊”―人称代词“伊

论人称代词“伊”的发展演变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