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归纳.doc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3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归纳
1总论

,是与人们日常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建筑类型,、公共宿舍、专用公寓和居住综合体等多种建筑类型.
 (1)住宅建筑是居住建筑中最为古老的建筑类型。,无论在建筑群体组合、院落布局、平面与空间处理上,还是在地形地貌、自然环境的利用上和外观造型的艺术形式等方面,都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经验,创造了独特而璀璨的中国民居建筑文化。
(2)公共宿舍和专用公寓建筑是人类社会进入工业化时代之后出现的新的居住建筑类型。它是为满足城镇工业化生产方式形成的新的社会群体对居住空间的共同需求,,缺少生活照料的老年群体,在家办公的商务白领群体,以及寻求独立生活的青年学生群体提供了新的居住空间环境。
(3)居住综合体建筑是以居住功能为主,兼有商务办公、商业服务等城市综合性功能的居住建筑类型,也可称为综合型居住建筑。时代的进步与发展,仍将继续推动城市空间形态和社会居住方式的变革,综合型居住建筑的广义特性,将会使其展现与时代同步发展的广阔前景。

简略回顾新中国半个多世纪以来的住宅建设历程,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理解我国居住建筑设计和建设过程中涉及的相关理论与实践问题,对当今住宅和其他各类居住建筑的建设及预见今后的发展方向,皆具有重要的研究、借鉴意义。其发展轨迹也基本反映了我国居住建筑总体的发展概况.
(1)1950—1952年,为建国初期三年经济恢复时期,为生活最为贫困的基层工人和市民初步改善了居住条件。
 (2)1953—1957年,为我国第一个国民经济五年计划建设时期,为大量城镇住宅建设创造了有利的技术条件.
(3)1958—1966年,为我国住宅建设自主探索时期,1963-1965年实行了三年国民经济调整,促进了住宅建设标准化和多样化的发展.
(4)1966—1976年,为发展迟缓时期,国内政治处于10年文革动荡时期,国民经济发展停滞不前,住宅建设标准自然仍以小面积、低造价、低标准为计划控制目标.
(5)1979—1990年,为我国住宅建设振兴发展时期。经历了10年文革的经济停滞,拨乱反正,百业待兴,城镇住宅建设重新得到了极大的关注。
(6)1991年直至目前,为加速改革与全面发展时期,该时期正值国民经济“八五"、“九五"、“十五”计划实施阶段,国家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增长全面加速。
随着国家综合国力的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住宅建设提出了更高的发展目标,开始由适用安全的基本需求逐步走向舒适、健康的更高层次的需求。
城乡居民人均居住面积历年增长情况
年份
农村人均居住面积(m2)
城市人均居住面积(m2)
1978
8。1
3。6
1980
9。4

1985
14。7
5。2
1990
17。8
6。7
1995

8。1
2000

10。3
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居住建筑在建设规模急剧扩大,建造质量不断提高的同时,供应机制也实现了向市场化、商品化转型的变革、,正展现着我国综合国力的迅速增长,也是国家走向全面复兴的重要标志.

居住建筑的基本功用在于为人们提供居住生活所必须的建筑空间环境,但是,人们对居住建筑空间环境的需求总是复杂多样的,选择条件往往是因人而异的。
.1
适居性反映着居住建筑空间环境综合的技术经济性能,、舒适性、安全性、适应性、环境协调性和经济合理性诸多方面。
1.,设计者必须在居住区环境规划和居住建筑项目设计的实践中努力把握以下诸项基本设计原则:
(1)正确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2)正确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设计理念
(3)正确体现建筑空间与社会生活互动共生的设计理念
(4)正确体现环境心理学和生态建筑学的设计理念
(5)正确体现公众居住需求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综合平衡的设计理念.
1.3适居性设计的技术标准
根据居住建筑适居性的构成要素,按照其基本设计原则实现确定的设计目标,还需要依靠相应的技术措施保障。
1。3.1
在以往计划经济年代,我国设计者对此标准的制定方法了解甚少也较少关注。建筑设计者不仅应重视相关工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归纳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sanshenglu2
  • 文件大小213 KB
  • 时间2021-07-29